[发明专利]同时靶向CD19和CD20的嵌合抗原受体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25815.2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9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祥;王敏;熊冬生;陈兆琪;徐颖茜;饶青;廖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12N15/62;A61K39/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岩跃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9 | 代理人: | 谷岳 |
地址: | 30002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时 靶向 cd19 cd20 嵌合 抗原 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编码同时靶向CD19和CD20的嵌合抗原受体的核酸分子,所述嵌合抗原受体包含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信号转导区,其编码的所述胞外区包含CD19和CD20结合结构域,其中,所述CD19和CD20结合结构域中的CD20结合结构域为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实验证明该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对CD19+、CD20+和CD19+/CD20+B细胞淋巴瘤细胞和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不表达CD19和CD20的细胞几乎无杀伤作用,有效防止了脱靶效应。本发明嵌合抗原受体可用于CD19+B细胞和CD20+B细胞血液肿瘤的治疗,以及与CD19 CAR‑T细胞或CD20 CAR‑T细胞的联合治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同时靶向CD19和CD20的嵌合抗原受体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修饰的T细胞作为一种免疫治疗策略,在肿瘤治疗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CAR的结构一般由胞外靶向连接区(常为具有抗原识别功能的单链抗体),铰链区,跨膜区和胞内信号转导区四部分组成。目前根据胞内信号转导区加入共刺激分子的数量,将CAR分为一代(无共刺激分子)、二代(含一种共刺激分子)和三代(含两种共刺激分子)。目前应用最多的是二代CAR。
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应用使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特别是靶向CD19的CAR-T细胞治疗在ALL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功效。然而,CAR-T治疗缺乏CAR靶向抗原的白血病细胞有很大的复发风险。多项试验也报告了由于CD19阴性白血病细胞的出现而导致患者复发。同时,CD19 CAR-T治疗淋巴瘤的效果一般。CD19和CD20表达于除浆细胞外的发育分化各阶段的B细胞的表面。抗CD20单克隆抗体是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案。虽然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CD20阳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对利妥昔单抗的获得性耐药已经成为一个问题,其机制可能是肿瘤细胞表面降低了CD20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具有CD19和CD20结合域的双特异性CAR旨在识别只有一个同源抗原的白血病细胞。抗CD19和CD20双特异性CAR-T细胞可能通过识别抗原丢失的白血病细胞而降低复发的风险。
因此,为了解决CD19 CAR-T技术对于淋巴瘤的治疗效果一般,并且治疗期间因逃避机制等而产生复发或无效的问题,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嵌合抗原受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针对现有技术中CD19 CAR-T技术对于淋巴瘤的治疗效果一般,并且治疗期间因逃避机制等而产生复发或无效,提供了一种同时靶向CD20和CD19的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编码同时靶向CD19和CD20的嵌合抗原受体的核酸分子,所述嵌合抗原受体包含胞外区、跨膜区和胞内信号转导区,其编码的所述胞外区包含CD19和CD20结合结构域,其中,所述CD19和CD20结合结构域中的CD20结合结构域为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任意合适的能够特异性结合CD19的结合结构域与SEQ IDNO.2所示的CD20结合结构域形成双特异性结合结构域后,都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CD19结合结构域的序列为SEQ ID No.1中所示的氨基酸序列,可以根据其序列按照常规方法制得,例如但不限于,化学合成的方法。本发明所述CD20结合结构域是对现有技术中CD20结合结构域的特殊改造,目的是为了提高其功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58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层气射孔工艺及其装置
- 下一篇:半导体标记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