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α、β脉冲甄别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20384.0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0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靳根;王继莲;靳颜羽;陶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甬东核辐射监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T1/203 | 分类号: | G01T1/203 |
代理公司: | 宁波高新区核心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3 | 代理人: | 涂萧恺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高***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甄别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α、β脉冲甄别方法及装置,其中,包括以下步骤:α、β粒子辐射到有ZnS(Ag)的塑料闪烁体上后,闪烁体产生的荧光光子被光敏器件转换成电脉冲信号并输出;将电脉冲信号用同一个比较器和相同阈值进行比较,输出带有时间信息的α脉冲方波信号或β脉冲方波信号;单稳态电路在α或β脉冲方波信号的上升沿触发下输出标准脉宽正、负信号;将标准脉宽正、负信号分别与α或β脉冲方波信号的下降沿进行比较,进而根据比较结果记录β信号和α信号。其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效的降低α对β串扰率和β对α串扰率,提高了探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辐射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α、β脉冲甄别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闪烁体上涂有ZnS(Ag)作为探测器测量α及β粒子的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放射性α、β表面污染测量及低本底α、β测量的各种设备上。在现有的探测中因为一个探测器同时测量α和β粒子,且探测器都是被α和β粒子照射后输出荧光,为了提高测试精度,如何把α和β粒子区分开并分别计数就成了所有使用这种探测器来探测α、β粒子的设备必须面临的问题。
在具体的表面污染及低本底α、β测量中,所测得α粒子的能量一般大于2.5MeV,所测得β粒子的能量在30keV~2.5MeV之间,由此可见所测α、β粒子的能量不在一个区间。另一方面,测量α的ZnS(Ag)涂层很薄(约为8~12mg/cm2),而ZnS(Ag)的主要特点是:①发光效率极高,约为蒽晶体的三倍。②对重带电粒子的阻止本领很大。所以对α粒子的探测效率接近100%。对β、γ射线不灵敏,因此适用于在强β、γ辐射场中探测α、p等重带电粒子。③发光衰减时间较长,约10μs。测量β粒子的塑料闪烁体其发光探测效率约为蒽晶体的40%,ZnS(Ag)的发光效率是蒽晶体的3倍,那么塑料闪烁体的发光效率是ZnS(Ag)的3/0.4=8.5倍。塑料闪烁体的发光衰减时间为2~3ns,ZnS(Ag)发光衰减时间较长(约10μs),他们的发光时间的比值约为10μs/3ns,在3000倍左右。基于涂有ZnS(Ag)塑料闪烁体测量的α粒子能量高于β粒子;测量α的ZnS(Ag)发光效率比测量β粒子的塑料闪烁体的发光效率高8倍以上,那么这两种粒子在涂有ZnS(Ag)塑料闪烁体上产生的荧光数量会差别很大,这些荧光在光电探测器上产生的信号幅度就会差别很大,通过幅度来甄别α和β粒子就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现在大多数的放射性α、β表面污染测量及低本底α、β测量的各种设备都采用的是这个办法。
在探测过程中,由于α粒子在进入ZnS(Ag)之前,首先会穿过空气,又因α粒子入射角度的不同,其在空气中沉积的能量会有大小不同的变化,导致α粒子沉积在ZnS(Ag)中的能量也会有大小不同的变化,表现为有一部分的α粒子沉积在ZnS(Ag)中的能量产生的荧光和β粒子在塑料闪烁体上产生的的荧光的数量会重叠。用两个甄别阈直接甄别α、β在幅度甄别的时候,会有部分α粒子的信号被计成了β信号;同时部分的高能β粒子也会被计成α信号。即幅度甄别α、β粒子时会产生α对β串扰和β对α串扰。且用幅度甄别时,会因为串扰而损失了本该计为β的粒子、和本该计为α的粒子数,从而造成β和α的探测效率降低。更有为了区分β和α直接牺牲β和α计数的多甄别阈的方法,以及α、β信号进入比较器前先经过一个时间常数大于β脉宽但小于α脉宽的积分器来降低β信号幅度的方法,损失的探测效率就更大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α、β脉冲甄别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实现只有一个甄别阈对α、β脉冲信号进行甄别,降低串扰率并提高了探测效率的α、β脉冲甄别方法及装置。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α、β脉冲甄别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α、β粒子辐射到有ZnS(Ag)的塑料闪烁体上后,闪烁体产生的荧光光子被光敏器件转换成电脉冲信号并输出;
将所述电脉冲信号用同一个比较器和相同阈值进行比较,输出带有时间信息的α脉冲方波信号或β脉冲方波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甬东核辐射监测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甬东核辐射监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203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