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防监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9133.0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33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冯敏彪;杨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拓仕达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37 | 分类号: | G07C9/37;G07C9/38;G06K9/00;G06F16/583;G06F16/55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周高 |
地址: | 51067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控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防监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系统包括信息录入系统、数据库、摄像系统和接收终端,信息录入系统对人脸和对应信息进行录入,该信息存入数据库内,所述摄像系统对所述数据库内的信息与识别的信息进行比对和处理,所述接收终端接收和显示摄像系统处理后的信息。本发明的安防监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操作方便、快捷,能够对进入社区的人员进行人脸识别和分析,对非本社区内的人员进行次数的单独累积和提示,可对新进人员进行及时的统计和登记,减少了安保人员的工作量,无需对每一个人再次统计,提高了社区的安全性,也提高了安保、监控的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防监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安防意识逐渐增强,安防监控系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社区或者办公场所均有使用。目前,常用的安防设备是对人脸进行识别,然后判别是否为本区域内,且通过识别人脸的方式进行门禁开锁,如果不是录入的人脸,则需要通过工作人员开门方能进入,当有住户尚未登记但却时常进入时,安保人员的工作量也会增加,且不能对尚未登记的人进行统计,工作相当不便捷。因此,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安防监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可及时对时常进入社区或办公场所的人进行信息登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防监控系统,包括信息录入系统、数据库、摄像系统和接收终端,信息录入系统对人脸和对应信息进行录入,该信息存入数据库内,所述摄像系统对所述数据库内的信息与识别的信息进行比对和处理,所述接收终端接收和显示摄像系统处理后的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录入系统包括人脸信息录入单元和身份信息录入单元,所述人脸信息录入单元和身份信息录入单元分别对个人进行录入。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系统包括人脸识别单元、信息匹配单元和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常规存储子单元和例外存储子单元,信息匹配单元对所述人脸识别单元识别到的信息与数据库内的存储信息进行匹配,所述常规存储子单元和例外存储子单元对匹配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终端包括常规信息接收单元、例外信息累加单元和提示单元,所述常规信息接收单元接收常规存储子单元内的信息,所述例外信息累加单元接收所述例外存储子单元内的信息,所述提示单元在所述例外信息累加单元累加一定次数后发出提示。
进一步地,所述提示单元可连接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包括闪灯提示和响铃提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安防监控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社区或办公楼内使用信息录入系统对本区域内的住户或者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录入,包括人脸与身份信息,并存储至数据库中;
S2:在门口出入口设置摄像系统,通过摄像系统对进入的人员进行人脸识别;
S3:识别后将信息与数据库内的人脸信息进行匹配并存储;
S4:所述匹配的结果是已存在于数据库中的常规信息,则存入常规存储子单元内,如果并未存在于数据库中,则存入例外存储子单元内;
S5:在接收终端分别接受常规信息和例外信息,例外信息累加单元会对接收同一个例外信息进行累积,当累积到一定次数时向提示单元发送信号;
S6:提示单元对接收到的提示信号通过闪灯或者响铃的方式提示,工作人员可根据提示信号对进入的人进行信息录入,下次便可存入数据库中,作为常规信息。
进一步地,在步骤S5中,当例外信息累加单元累积的次数达到5次时,向提示单元发送信号。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拓仕达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拓仕达保安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91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