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修复河湖淤泥的配方及利用其制备绿植土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318669.0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6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邹迪;季光明;胡芳;程润喜;周欢;李天映;邓龙;余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2 | 分类号: | C02F11/122;C02F11/00;A01G24/10;A01G24/2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郝明琴 |
地址: | 4316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复 淤泥 配方 利用 制备 绿植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除河湖淤泥重金属的配方,所述配方的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配比为:钙质材料15.5~25%、硅质材料0~11%、硫酸盐38~40%、石膏5~10%、碳酸盐1~4%、氢氧化物16.3~26%、腐殖酸5~15.2%、亚硫酸盐4.5~10%、壳聚糖3.8~8.6%;还提供一种利用河湖淤泥制备绿植土的方法。本发明具有有效去除河湖淤泥中的重金属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修复河湖淤泥的配方及利用其制备绿植土的方法。
背景技术
淤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处理、固化、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的加工过程。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固化材料对河湖淤泥进行处理,固化材料可以对淤泥中的有害物质(重金属离子)进行固定,可以去除淤泥中的有害细菌、BOD、COD、磷等污染水质的成分,处理后的泥饼主要采用填埋方式进行处置。但是,采用固化材料对淤泥中的重金属有害物质固定作用有限且泥饼的资源化利用效果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去除河湖淤泥重金属的配方,具有有效去除河湖淤泥中重金属的效果,还提供一种利用河湖淤泥制备绿植土的方法,为处理后的河湖淤泥增加了新的资源化应用。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去除河湖淤泥重金属的配方,所述配方的组分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配比为:钙质材料15.5~25%、硅质材料0~11%、硫酸盐38~40%、石膏5~10%、碳酸盐1~4%、氢氧化物16.3~26%、腐殖酸5~15.2%、亚硫酸盐4.5~10%、壳聚糖3.8~8.6%。
优选的是,所述配方各组分的质量分数配比为:钙质材料15.5~20%、硅质材料2~5%、硫酸盐38%、石膏6~8%、碳酸盐1~2%、氢氧化物16.3~18%、腐殖酸5~8%、亚硫酸盐4.5~8%、壳聚糖3.8~6%。
一种利用河湖淤泥制备绿植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河湖淤泥中的干基质量计算将河湖淤泥与所述配方按质量比1:0.1~0.15搅拌混合,脱水固结,得pH值7.0~9.0的泥饼,,向泥饼中添加营养物质,得绿植土。
优选的是,河湖淤泥中的干基质量的计算方法为:格栅机去除河湖淤泥中的杂质,测其含水率,得出河湖淤泥的干基质量。
优选的是,所述配方加入双轴搅拌机中与河湖淤泥进行搅拌混合。
优选的是,所述配方采用螺旋计量机加入双轴搅拌机中。
优选的是,脱水固结采用板框压滤机进行。
优选的是,添加营养物质前通过搅拌装置对泥饼进行破碎,并按质量比0.01~0.03与营养物质混合。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去除河湖淤泥中重金属的配方能够有效去除河湖淤泥中的重金属有害物质,使得本身具有危害的河湖淤泥转变为有利且可利用物质,提升了河湖淤泥的处置率,同时将河湖淤泥多元化资源化利用制备成绿植土。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实施例1
一种利用河湖淤泥制备绿植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路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86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结构复合金属锂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室内三维模型生成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