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重卡双BSG弱混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6615.0 | 申请日: | 2020-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3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郄鹤峰;申培锋;祝贺;冯帅;姜杨;刘诗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8 | 分类号: | B60W10/08;B60W10/06;B60W10/26;B60W20/14;B60K6/26 |
代理公司: | 湖北竟弘律师事务所 42230 | 代理人: | 陈露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重卡双 bsg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重卡双BSG弱混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其包括电机控制器,以及分别与电机控制器连接的48V蓄电池和两个BSG,两个BSG与发动机并联;当发动机处于起动状态或加速状态时,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两个BSG输出正扭矩,此时48V蓄电池处于放电状态,为两个BSG提供动力;当发动机处于经济转速状态或制动状态时,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两个BSG输出负扭矩,此时48V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用于储存两个BSG输出的电能。本发明,采用双BSG并联,电机控制器根据不同工况控制两个BSG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进而为中重卡发动机提供启停、动力辅助及能量回收,进而达到更好的节油效果,提高整车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重卡双BSG弱混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国家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2018年1月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国V排放标准,对于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另外,从国家的能源安全角度来看,汽车用石油消费占到了石油消费总量的六成,因此,不管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生产更节能的汽车成了必然选择。
汽车48V弱混系统克服了低压系统功率小电流过大的问题,其成本与传统车和重度混合的新能源车相比,均具有极高的性价比。BSG(Belt-Driven Starter Generator,皮带传动启动/发电一体化电机)作为乘用车48V弱混系统的首选,具备性价比优势和高可靠性。
对于起动功率和起动扭矩较大的中重卡发动机,小功率BSG的起动功率不足,在商用车领域无法真正商品化应用;大功率BSG安装在发动机前端时,因其体积较大,存在空间布置上的困难,且不具备性价比优势。因此,目前48V弱混系统在中重卡上无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之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重卡双BSG弱混系统及控制方法,采用双BSG并联,可为中重卡发动机提供启停、动力辅助及能量回收。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重卡双BSG弱混系统,包括电机控制器,以及分别与上述电机控制器连接的48V蓄电池和两个皮带传动启动/发电一体化电机BSG,两个上述BSG与发动机并联;
当发动机处于起动状态或加速状态时,上述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两个上述BSG输出正扭矩,此时上述48V蓄电池处于放电状态,为两个BSG提供动力;
当上述发动机处于经济转速状态或制动状态时,上述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两个BSG输出负扭矩,此时上述48V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用于储存两个上述BSG输出的电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系统还包括DC-DC转换器,上述DC-DC转换器分别与电机控制器和48V蓄电池连接,上述电机控制器还用于控制DC-DC转换器将两个上述BSG输出的48V电能转化,为整车供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两个上述BSG均布置在上述发动机的前端,两个上述BSG通过同一皮带与上述发动机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两个上述BSG均布置在上述发动机的前端,两个上述BSG分别通过一组皮带与上述发动机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中重卡双BSG弱混系统的控制方法,其包括步骤:
通过整车控制器判断发动机的状态;
当上述发动机处于起动状态或加速状态时,电机控制器控制两个BSG输出正扭矩,此时48V蓄电池处于放电状态,为两个BSG提供动力;
当上述发动机处于经济转速状态或制动状态时,上述电机控制器控制两个BSG输出负扭矩,此时上述48V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用于储存两个上述BSG输出的电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当发动机处于起动状态时,上述电机控制器控制两个BSG输出正扭矩,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66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