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场景适应模式汽车座舱控制系统的终端控制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2010312867.6 | 申请日: | 2020-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59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苟华刚;胡中意;惠海岗;卡洛斯;郭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02 | 分类号: | B60N2/02;G05B19/0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王海荣 |
地址: | 40112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场景 适应 模式 汽车 座舱 控制系统 终端 控制 平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场景适应模式汽车座舱控制系统的终端控制平台,包括设置在智能终端上的终端平台,终端平台与服务器连接,服务器上连接有保存所有虚拟座舱默认页面数据的数据库;终端平台设置有用户进入页面组和虚拟座舱控制页面组;用户进入页面组用于用户进行登录、获取关联汽车型号和对应的虚拟座舱页面数据、建立智能终端与座舱控制系统连接关系;虚拟座舱控制页面组用于显示虚拟座舱默认页面数据,获取当前关联汽车的座舱所有部件的位置姿态数据,并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座舱内与平台画面保持一致;虚拟座舱控制页面组用于对座舱场景模式、位置姿态进行改变。实现对座舱内部的场景模式、部件姿态位置进行适应性调节,智能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软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多场景适应模式汽车座舱控制系统的终端控制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发展和用户普及,汽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与日俱增的重要角色,这也就促使人们对汽车的各种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当用户需要在汽车上停留较长时间时,这就需要汽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同时还需要其能够满足用户在差旅过程中一些其他需求,如休息、睡眠甚至娱乐等。
并且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不同场景的需要,一般采用的是对汽车内部进行改造,但是最终形成的场景也多为单一场景,且造价贵,不可进行多个场景的转换。
对于确有需求的用户,一般是通过手动调节座椅的前后位置、靠背角度等,来实现对模式的改变,例如睡眠模式,但是其调节过程需要人为搬动,并且调节到的最终姿态舒适性差,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调节方式单一,智能性能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场景适应模式汽车座舱控制系统的终端控制平台,通过终端,建立与座舱控制系统连接关系,实现对座舱内部的场景模式、部件姿态位置进行适应性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人们无需手动调节,智能性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多场景适应模式汽车座舱控制系统的终端控制平台,其关键技术在于:包括设置在智能终端上的终端平台,该终端平台与服务器连接,在所述服务器上连接有数据库,该数据库内保存有所有汽车型号对应的虚拟座舱默认页面数据、用户数据;
所述终端平台至少设置有用户进入页面组和虚拟座舱控制页面组;
所述用户进入页面组用于任一用户进行登录;用于获取关联汽车型号并从所述数据库内获取与汽车型号对应的虚拟座舱页面数据;用于请求智能终端与关联汽车的座舱控制系统建立连接关系;
所述虚拟座舱控制页面组用于显示虚拟座舱默认页面数据,并获取当前关联汽车的座舱所有部件的位置姿态数据,对显示的所述虚拟座舱默认页面数据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当前关联汽车座舱内实际画面与所述终端平台内的虚拟画面保持一致;
所述虚拟座舱控制页面组用于获取场景模式改变信号,用于改变对应关联汽车座舱内的场景模式;
所述虚拟座舱控制页面用于获取对关联汽车座舱内的任一部件的调节信号,用于改变对应座舱部件的位置姿态。
通过上述终端平台,用户通过进入并登录终端平台,设定需要进行终端操作的汽车座舱型号,获取到与该型号对应的虚拟座舱默认页面数据。并结合智能终端进行显示。通过智能终端与关联汽车的座舱控制系统建立连接关系,则通过获取用户的调节信号,进行同步调节控制。该调节信号,或者来自汽车座舱对应的任意一个部件、或者关联汽车的座舱控制系统的控制器、或者来自终端平台。调节完成后,座舱内部、终端平台、汽车的座舱控制系统三者显示或者指示的所有部件均一致,实现同步调节。
其中,终端平台的虚拟座舱默认页面数据,可以在用于通过智能终端下载安装终端平台时,同时将所有汽车型号对应的虚拟座舱默认页面数据进行下载,后续进行实时更新;也可以用户通过在终端平台搜索汽车型号,通过网络连接,进行实时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3128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电模块
- 下一篇:一种多形态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三维细观结构建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