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驱蚊涤纶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85246.3 | 申请日: | 202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0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华;汪春波;王炳奎;陆清峰;袁慧丽;邓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凯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1/1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景丰强 |
地址: | 31122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涤纶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驱蚊涤纶纤维,其特征在于该涤纶纤维包括如下组分及重量配比:氧化石墨烯0.05~0.2%,成纤聚合物98.8~99.45%,驱蚊剂0.5~1.0%。本发明还公开了驱蚊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氧化石墨烯一方面对油脂良好的吸附作用,另一方面降低聚酯的熔点,从而降低加工处理温度,减少驱蚊有效成分的扩散,从多个方面提升驱蚊涤纶纤维的驱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涤纶纤维,本发明还涉及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属于化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驱蚊剂吸血的雌蚊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近年来蚊虫传播的登革热、塞卡等病毒给人们带来的伤害越来越严重,驱蚊面料应运而生。
涤纶由于性能优良、物美价廉而应用于诸多领域,若具备长效、安全的驱蚊功能,则可广泛应用于军装、时尚服饰、运动服、户外服以及一些童装品牌上,为消费者带来极佳的健康、舒适体验。
防蚊面料分为纱线驱蚊和后整理驱蚊两种技术。后整理的方法使用的较为普遍,但是不耐水洗,无法实现长效驱蚊,而且还会影响面料的手感。驱蚊纱线的制备技术不太成熟,尤其是驱蚊涤纶,多采用单一的共混方式,驱蚊有效成分在高温下容易逸出,而影响最终的驱蚊效果。共混方式的专利文献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510268620.8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具有驱蚊效果的PET复合材料》(申请公布号为CN104817833A);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810860923.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功能型聚酯纤维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申请公布号为CN 109056100A)。后整理方式的专利文献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310098263.6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一种防污驱蚊涤纶锦纶交织网眼鞋用织物的制造方法》(申请公布号为CN 103147299A)。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生产驱蚊涤纶纤维的新技术,以填补在驱蚊涤纶领域的空白,充分体现纺织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合氧化石墨烯提高驱蚊效果的驱蚊涤纶纤维。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一种结合氧化石墨烯提高驱蚊效果的驱蚊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驱蚊涤纶纤维,其特征在于该涤纶纤维包括如下组分及重量配比:
氧化石墨烯 0.05~0.2%,
成纤聚合物 98.8~99.45%,
驱蚊剂 0.5~1.0%。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蚊剂为苄氯菊酯、胺菊酯、四氟苯菊酯及苯甲酸苄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驱蚊剂以母粒的形式添加。
作为优选,所述的成纤聚合物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已二酸中的至少两种、2-(2-羟乙基)哌啶-1-羧酸仲丁酯及乙二醇中混合后在催化剂作用下共聚所得。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驱蚊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①成纤聚合物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凯化纤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凯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852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