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对可疑号码甄别归类及拦截的防诈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78281.2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1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胡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索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22 | 分类号: | H04M3/22;H04W1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550000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可疑 号码 甄别 归类 拦截 诈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对可疑号码甄别归类及拦截的防诈骗方法,电话号码区域值设定:当主动呼叫号码呼叫的区域值达到阈值后,此时电话防诈骗识别软件主动识别该主动呼叫号码,不进行诈骗电话号码标记,此时网络基站进行人工审核,本发明涉及防电信诈骗技术领域。该基于大数据对可疑号码甄别归类及拦截的防诈骗方法,通过构建网络基站将电话防诈骗识别软件与网络基站进行连接,利用标记诈骗电话号码、语音提示和呼叫转移来达到初步的防止可疑号码诈骗,配合电话号码区域值设定,配合可疑号码挖掘分析,来达到深度防止可疑号码诈骗的目的,不仅对可疑号码甄别归类及拦截,而且有效的提高了防止电信诈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电信诈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大数据对可疑号码甄别归类及拦截的防诈骗方法。
背景技术
经研究发现,诈骗电话一般由两类具有明显的特征的电话组成,这是由电话诈骗的犯罪手法决定的。诈骗电话的第一类组成部分带有明显高频呼叫的特征,具有主叫呼叫频次高、被叫离散度高、平均呼叫时长短、接通率低、振铃时长短、带有被叫按键等呼叫特征,这主要是因为犯罪分子在此阶段利用呼叫平台进行群呼扫描,寻找潜在受害者。诈骗电话的第二类组成部分具有主叫改号特征,通常犯罪分子将主叫号码修改为同国内公检法机关等号码相似或相同,以便假冒公检法等角色实施诈骗。
现有的对可疑号码的防诈骗方法,大都是通过对语音内容的监听审核,可以直接发现诈骗电话以及其他非法电话,但由于可疑呼叫量巨大,仅仅依靠人工审核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警力,实际上无法办到,存在大量的漏网之鱼,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对可疑号码甄别归类及拦截的防诈骗方法。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对可疑号码甄别归类及拦截的防诈骗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对可疑号码的防诈骗方法,通过对语音内容的监听审核,可疑呼叫量巨大,仅仅依靠人工审核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警力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大数据对可疑号码甄别归类及拦截的防诈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网络基站构建:构建网络基站,然后将电话防诈骗识别软件通过无线通讯模块接入网络基站,网络基站将电话防诈骗识别软件识别到的呼叫号码进行同步显示;
S2、诈骗电话提醒:网络基站进行标记或者电话防诈骗拦截软件进行标记诈骗电话号码后,被标记的诈骗电话主动通话时,被通话号码电话存在语音提示,当电话号码被标记的次数达到阈值后,此时被标记的诈骗电话主动通话时,呼叫被转移;
S3、电话号码区域值设定:当主动呼叫号码呼叫的区域值达到阈值后,此时电话防诈骗识别软件主动识别该主动呼叫号码,不进行诈骗电话号码标记,此时网络基站进行人工审核,并将审核后的结果通过无线反馈模块对电话防诈骗拦截软件作出指令;
S4、可疑号码挖掘分析:通过大数据中提取大量电话号码,并根据呼叫特征模型进行挖掘分析,从而产生出可疑号码,利用网络基站进行标记,并记录在案;
S5、诈骗电话号码处置:当S1-S5中甄别出诈骗电话号码后,网络基站会读取电话号码的IP地址,此时网络基站与报警中心进行连接,将诈骗电话号码交由报警中心处理即可。
优选的,所述S1中电话防诈骗识别软件会主动识别主动呼叫次数大于90次/月电话号码、报警电话号码和黑名单电话号码,且主动呼叫次数大于90次/月电话号码、报警电话号码和黑名单电话号码任意一项出现时均会主动识别。
优选的,所述S2中语音提示时,会在被标记的诈骗电话主动通话接通之前进行播报,所述S2中电话号码被标记为呼叫转移的阈值为300次/月。
优选的,所述S3中主动呼叫号码呼叫的区域值达到的阈值为三个市区或者两个不同省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索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索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782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