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交互智能屏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260250.4 | 申请日: | 2020-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5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程松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讯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14 | 分类号: | G06F3/14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邓盛花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习友路3***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人工智能 数据 交互 智能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交互智能屏及使用方法,具体涉及交互显示屏技术领域,包括系统主屏幕、通过无线网络与系统主屏幕连接的多个分散副屏幕和集成于系统主屏幕内的存储模块,主屏幕和分散副屏幕内均内嵌有微处理器,主屏幕内的微处理器处理事件的权限高于分散副屏幕内微处理器的处理权限,在相同的处理请求下,主屏幕内的微处理器优先进行处理。本发明提供的主屏幕和副屏幕这种模块化的组成形式,并对于主屏幕和副屏幕的智能终端权限进行分类限制,在不同的分屏幕和主屏幕下能够实现不同的操作,达到了多用途和内容分发,操作简单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互显示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交互智能屏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各行各业需要人机交互产品。大屏幕智能交互系统作为人机交互产品之一,使用显示器和软硬结合的系统,实现人机交互。
屏幕作为一种交互手段,其所存在的主要意义为:可视化操作。视觉是人类最自然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而屏幕则是用户体验最丰满的“控制面板”。除了交互体验的升级外,屏幕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内容分发。如果你的家中到处都是屏幕,那么在你的每一个生活场景——做饭、吃饭、洗漱、化妆、健身、休息等,都可以触手可得场景化的内容。因此,亟需发明一种新的智能交互显示屏以达到上述的效果。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交互智能屏,包括系统主屏幕、通过无线网络与系统主屏幕连接的多个分散副屏幕和集成于系统主屏幕内的存储模块,主屏幕和分散副屏幕内均内嵌有微处理器,主屏幕内的微处理器处理事件的权限高于分散副屏幕内微处理器的处理权限,在相同的处理请求下,主屏幕内的微处理器优先进行处理。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主屏幕连接有主移动终端,分散副屏幕连接有副移动终端。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系统主屏幕和分散副屏幕上均设置有摄像头,系统主屏幕内的微处理器控制所有摄像头的关闭权限和启动权限,分散副屏幕内的微处理器控制分散副屏幕所带的摄像头的启动权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存储模块连接有数据交换模块,数据交换模块与互联网连接,用于从互联网内下载和更新数据,存储于存储模块内,系统主屏幕和多个分散副屏幕共用该存储模块,系统主屏幕和分散副屏幕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采用无线网络。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系统主屏幕和分散副屏幕上均安装有单独的音频模块,音频模块用于音频外放和语音指令捕捉。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交互智能屏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
A、系统主屏幕固定设置于主卧室内,主移动终端的控制权归户主拥有,副移动终端的控制权归户主的直系亲属或来访友人,副移动终端的归属决定权归于主移动终端;
B、分散副屏幕采用可拆卸安装的方式,根据使用需求分散安装,场景包括室内和户外。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主屏幕和副屏幕这种模块化的组成形式,并对于主屏幕和副屏幕的智能终端权限进行分类限制,在不同的分屏幕和主屏幕下能够实现不同的操作,达到了多用途和内容分发,操作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系统主屏幕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分散副屏幕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讯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讯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2602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善外延片滑片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办公室用茶杯底座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