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甘草黄酮皮肤角质类脂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197660.9 申请日: 2020-03-19
公开(公告)号: CN111419798A 公开(公告)日: 2020-07-17
发明(设计)人: 刘强;朱红霞;吴文锋;杜群群;朱钊铭;陈婷婷;王著显;王媛;薛雅琪;吴煜凡;刘莉;陈活记;翁立冬;江翠平;张璐 申请(专利权)人: 南方医科大学
主分类号: A61K9/127 分类号: A61K9/127;A61K47/28;A61K47/24;A61K47/18;A61K36/484;A61P17/00;A61K8/9789;A61K8/68;A61K8/63;A61K8/55;A61K8/14;A61Q19/00;A61Q19/02
代理公司: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代理人: 周端仪
地址: 510515 广东省广州***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甘草 黄酮 皮肤 角质 体制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甘草黄酮皮肤角质类脂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配方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算的甘草黄酮0.002~0.009份、卵磷脂0.025~0.20份、胆固醇0.025份、神经酰胺0.02~0.05份,溶解前述组分使卵磷脂的浓度至0.004~0.1g/mL的有机溶剂,1.5~5倍有机溶剂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或蒸馏水。本发明用有机溶剂注入法制备的甘草黄酮皮肤角质类脂体制剂,显著改善了甘草黄酮水溶性差、不稳定等性能,能够提高甘草黄酮透过角质层的渗透速率,增加药物的皮肤滞留量,与甘草黄酮普通凝胶相比,在给予甘草黄酮皮肤角质类脂体凝胶能显著提高皮肤的局部生物利用度,减少副作用,且24h的持续释放时间使药物能够在皮肤长时间保持有效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甘草黄酮皮肤角质类脂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甘草黄酮(Licorice flavonoids)是甘草中的主要大类成分之一,已从甘草中分离得到150多种黄酮类及其衍生物,这些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属于黄酮、异黄酮、二氢黄酮、二氢异黄酮、黄酮醇、查尔酮、黄烷酮等衍生物。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口服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利胆、强心、镇静和镇痛等功效。以甘草黄酮为原料制成的安胃疡胶囊已上市多年,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确切。外用可以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过敏,其主要的有效成分是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异甘草素、甘草查尔酮A、甘草查尔酮B。甘草总黄酮对体外培养的B16黑素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对酪氨酸酶有较强抑制作用,而且可明显抑制黑素生成,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色素沉着性疾病的药物。甘草黄酮被大量的应用在化妆品中,作为美白祛斑、抗氧化、抗炎、抗过敏的功效成分。然而在甘草黄酮的开发过程中,发现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针对市场上甘草黄酮制剂剂型的传统化、单一化以及药物本身的特性,利用现代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开发一种增强甘草黄酮的生物利用度,对治疗疾病或美白祛斑具有重要意义。

皮肤角质类脂体又名神经酰胺脂质体,属于脂质体近年发展的新型递药系统,主要由极性接近皮肤角质层的神经酰胺(Ceramide)、胆固醇等组成。包合脂质如神经酰胺、胆固醇和游离脂肪酸等一起构成了角质层的渗透屏障,能有效阻隔物质的交换。皮肤角质类脂体的磷脂双分子层由类角质层脂质组成,其中神经酰胺作为皮肤角质层的重要组分之一,具有保湿、维持皮肤屏障、抗过敏、抗衰老、诱导细胞凋亡等生理功能,具有潜在的医疗应用价值。神经酰胺与脂质体的结合,一方面提高了脂质体溶解角质层并穿透细胞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包封其他药物或活性成分,提高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使药物能够更稳定地释放到相应的组织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甘草黄酮皮肤角质类脂体制剂,其为混悬液状态,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长,透皮速率快,生物利用度得到有效提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甘草皮肤角质类脂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甘草黄酮皮肤角质类脂体制剂,其特征在于:其配方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算的甘草黄酮0.002~0.009份、卵磷脂0.025~0.20份、胆固醇0.025份、神经酰胺0.02~0.05份,溶解前述组分使卵磷脂的浓度至0.004~0.1g/mL的有机溶剂,1.5~5倍有机溶剂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溶液或蒸馏水。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醇。

所述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为7.3~7.5。

上述甘草黄酮皮肤角质类脂体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配方量的甘草黄酮、卵磷脂、胆固醇、神经酰胺溶解于有机溶剂得到有机相;(2)将磷酸盐缓冲溶液或蒸馏水作为水相预热;(3)在磁力搅拌水相的同时,将步骤(1)所得有机相滴入水相中,持续搅拌使有机相挥发;(4)将步骤(3)所得的溶液进行水浴加热。

所述步骤(2)中,预热采用水浴,温度为55-7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医科大学,未经南方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76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