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间隔环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镜头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194978.1 | 申请日: | 2020-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5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青;吴俊甫;邹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7/02 | 分类号: | G02B7/02;G02B7/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易皎鹤 |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间隔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镜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间隔环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间隔环的镜头。其中间隔环用于改变镜头中相邻的透镜之间的间距,呈环状,包括主体和补强部件,所述主体的密度小于所述补强部件的密度,所述补强部件嵌于所述主体内,用于增强所述间隔环的强度。上述间隔环同时具备高强度和低重量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间隔环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包括间隔环的镜头。
背景技术
在镜头的组装过程中,透镜与透镜之间的间距构成影响成像的因素,然而透镜的尺寸往往不足以达到透镜与透镜之间的间距要求,因此需要间隔环对透镜与透镜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以达到成像要求。若间隔环强度不够,则难以保持镜头的光学系统稳定性,若为了保障间隔环的强度,则难以避免的会增大间隔环的重量,则会影响马达的运作,而传统的间隔环难以同时具备高强度和低重量的特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间隔环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镜头,其中间隔环能同时具备高强度和低重量的特点。
未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间隔环,用于改变镜头中相邻的透镜之间的间距,呈环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补强部件,所述主体的密度小于所述补强部件的密度,所述补强部件嵌于所述主体内,用于增强所述间隔环的强度。
上述间隔环既包含高强度的补强部件,也包含低密度的主体。作为体积占比较大的主体,降低密度可以在整体上降低同等间隔环体积下的间隔环重量,进而降低相同设计下的镜头的重量;同时有利于提高间隔环整体的抗压的强度,进而提高镜头系统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强部件呈片状,且厚度为0.05mm-0.15mm。将厚度设置为0.05mm-0.15mm,可有效的控制间隔环的重量,同时保证补强部件对整个间隔环强度的增强作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强部件的外径与内径差为0.20mm-0.50mm。将长度设置为0.20mm-0.50mm,可有效的控制间隔环的重量,同时保证补强部件对整个间隔环强度的增强作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强部件的表面距所述主体表面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0.05mm。通过上述设计,可以防止高强度的补强部件戳穿主体导致主体损伤,进而裸露至主体的表面加快间隔环的损坏。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强部件内部设有空腔。通过上述设计,可以使间隔环具有更轻的重量和更大的强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强部件呈片状,所述补强部件的中心轴与所述间隔环的中心轴同轴,且所述补强部件沿中心轴的截面倾斜于所述补强部件的中心轴。当补强部件的形状满足上述设计时,补强部件具有铜等材料下更佳的强度,进而能更好的保障镜头的系统稳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强部件呈片状,且垂直于所述间隔环的中心轴。当满足上述设计时,补强部件制作简易,且易于与模具中与主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强部件包括呈片状的第一加强部和呈片状的第二加强部,所述第一加强部与所述间隔环的中心轴构成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加强部与所述间隔环的中心轴构成的夹角。当补强部件的形状满足上述设计时,补强部件可以延伸到间隔环中更大的区域,相应的可以增强间隔环上更大区域的强度。
一种间隔环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定模仁和动模仁,提供补强部件,所述定模仁开设有第一型腔,所述动模仁开设有第二型腔;将所述补强部件放置于所述定模仁中;合上所述定模仁和动模仁,注塑形成主体,使所述补强部件嵌于所述主体内。
一种镜头,包括镜筒,若干透镜,以及上述任一的间隔环,所述透镜设置于所述镜筒内,所述间隔环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透镜之间。上述镜头具备较轻的重量,以及更佳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49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