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模铸探伤合格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2538.2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3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增武;陈景锋;方旭东;李阳;夏炎;罗红义;任选;武计忠;武怀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7/10 | 分类号: | B22D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周华宁 |
地址: | 030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探伤 合格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模铸探伤合格率的方法,在钢液铸入帽口后,在帽口内加入发热剂;当钢液液面铸到帽口的高度≥2/3时,加入发热值>8300KJ/Kg的绝热发热保温剂,使帽口内钢液保持液态8小时以上。本发明的提高模铸探伤合格率的方法,模铸5.8t‑13t钢锭锻成∮150‑350mm钢管或棒材坯料,按照国标GB/T 4162‑2008,∮2mm当量标准进行超声波探伤检验,合格率可达到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模铸探伤合格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模铸是将钢水铸入到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钢锭模中,把液态的钢水变成固态钢锭的过程。模铸5.8t-13t钢锭锻成∮150-350mm钢管或棒材坯料,经超声波探伤检验合格率未能达到100%。其中,坯料横向探伤不合处位于截面直径60-230mm内,坯料纵向探伤不合处还原到钢锭位置,90%以上探伤不合处位于距钢锭尾部锭身高度1/3处。探伤不合缺陷为50-200μm夹杂物或0.1-1mm孔洞。
公布号为CN 104985143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模铸方法,包括下述步骤:I设置不锈钢钢锭,单支重量5t-12t;铸前钢锭模温度60℃-120℃。II浇铸温度高出钢种液相线70℃-90℃。III铸前在钢锭模底铺1层-3层马粪纸,在马粪纸上均匀散加保护渣,加入量为保护渣总量的55%-75%,其余的保护渣装入袋内,用绳或铁链吊于锭模内,保护渣袋底部距钢锭模底200mm-500mm。IV发热剂在钢液上至帽口高度10%-20%时加入,发热剂燃烧后,大于1430℃保温时间大于15min。该专利申请通过采取提高模温,提高浇铸温度,提高发热剂发热效果以及加入方式,进而提高不锈钢锭尾部探伤合格率到95-98%。
但是,该专利申请仍存在一些问题:尽管其使用的发热剂最高燃烧温度≥1530℃,但是由于发热剂上没有绝热保温层,帽口热损失较大,帽口内钢液得不到长时间高热值保温,使钢锭内钢液热流受阻,钢中夹杂物没有足够时间充分上浮排出,另一方面,其未能在钢锭内形成良好的钢液补缩通道,无法使不锈钢锭尾部锻成坯料后探伤合格率达到100%。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提高模铸探伤合格率的方法。
具体的,本发明的提高模铸探伤合格率的方法,在钢液铸入帽口时,在帽口内加入发热剂;当钢液液面铸到帽口的高度≥2/3时,加入发热值>8300KJ/Kg的绝热发热保温剂,使帽口内钢液保持液态8小时以上。
上述的提高模铸探伤合格率的方法,所述发热剂的物理指标为:水份≤2%;容重≤2g/cm3;膨胀倍数≥2倍;点火时间≤3.5min;最高燃烧温度≥1530℃;燃烧时间≥4min;40min后保温温度≥1100℃。
上述的提高模铸探伤合格率的方法,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发热剂包括:CaO 4%-9%、SiO2 10%-23%、Al2O3 15%-25%、Al 5%-15%、MgO 10%-19%、Fe2O3 1%-6%、C3%-8%及F-2%-6%。
上述的提高模铸探伤合格率的方法,所述发热剂的加入量为1.4-1.8Kg/t。
上述的提高模铸探伤合格率的方法,所述绝热发热保温剂物理指标为:容重6-8g/cm3;膨胀倍数>2倍;点火时间≤3min;发热时间>8h;发热值>8300KJ/Kg;熔点1200-1260℃;水份≤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25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