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纵向刚度的顶管接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90943.0 | 申请日: | 202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224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敏;董志超;郭晓刚;姚劲松;陈容文;罗伟;陈飞;向功兴;陈寿堂;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06 | 分类号: | F16L1/06;F16L1/02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项青 |
地址: | 43001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纵向 刚度 接口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提高纵向刚度的顶管接口结构,包括钢承口(3),插口(4),止退钢环(5),楔形密封橡胶圈(6),遇水膨胀橡胶(7),木衬垫(8),密封膏(9)和承口锚筋(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埋钢构件(17)和缀板(13);
所述缀板(13)和预埋钢构件(17)均布置在顶管管节(18)内侧、且内表面均与顶管管节(18)内表面一致;
所述预埋钢构件(17)与顶管管节(18)之间通过预埋筋(19)连接;
所述预埋钢构件(17)与所述缀板(13)焊接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纵向刚度的顶管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钢构件(17)与所述预埋筋(19)之间采用T形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纵向刚度的顶管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钢构件(17)有多个;所述缀板(13)有多个;
所述缀板(13)厚度为10mm,沿管节轴向的长度为300~500mm,垂直于管节轴向的长度为200~4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纵向刚度的顶管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有焊缝(14)位于所述预埋钢构件(17)与所述缀板(13)的焊接处;所述焊缝(14)的高度为8~1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纵向刚度的顶管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筋(19)包括直埋筋(15)和弯折埋筋(16);
所述直埋筋(15)垂直于所述预埋钢构件(17);
所述弯折埋筋(16)呈Z型;所述弯折埋筋(16)的中部与管节轴向夹角为30°、两端与所述顶管管节(18)的轴向平行;
所述弯折埋筋(16)的一端平行位于所述预埋钢构件(17)上方、且与所述直埋筋(1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纵向刚度的顶管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管节(18)包括前管节(1)和后管节(2);
所述木衬垫(8)位于所述前管节(1)与后管节(2)的连接处;
所述密封膏(9)位于所述木衬垫(8)两端、且位于所述前管节(1)与后管节(2)的连接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纵向刚度的顶管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钢构件(17)包括前管节预埋钢构件(11)和后管节预埋钢构件(12);
所述前管节预埋钢构件(11)布置在所述前管节(1)内侧;
所述后管节预埋钢构件(12)布置在所述后管节(2)内侧;
所述前管节预埋钢构件(11)与所述后管节预埋钢构件(12)之间通过所述缀板(13)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高纵向刚度的顶管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4)设于所述前管节(1)与后管节(2)的外壁上;
所述钢承口(3),止退钢环(5),楔形密封橡胶圈(6)和遇水膨胀橡胶(7)均位于所述插口(4)内;
所述止退钢环(5)位于所述木衬垫(8)与楔形密封橡胶圈(6)之间;
所述遇水膨胀橡胶(7)位于所述承口锚筋(10)上方;
所述钢承口(3)位于所述遇水膨胀橡胶(7)、密封膏(9)、木衬垫(8)、止退钢环(5)和楔形密封橡胶圈(6)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909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染料脱盐处理系统及工艺
- 下一篇:一种缓释增氧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