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8461.1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0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吴敬;颜正飞;唐诚业;秦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16 | 分类号: | B22F9/16;B22F1/0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林娟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纳米 颗粒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提供了一种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利用此方法,仅需将含有百里香提取物和氯金酸的反应体系进行反应即可制备得到金纳米颗粒,操作简单易行、绿色环保且成本低廉。本发明提供了提供了一种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利用此方法制备得到的金纳米颗粒粒径在30~40nm之间,分布较为均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属于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金纳米颗粒是研究较早的一种纳米材料,在生物学研究中一般将其称为胶体金。金纳米颗粒的粒子尺寸一般在1~100nm之间,并且,其会随粒径的变化呈现不同的颜色。另外,由于金纳米颗粒具有很高的电子密度,在电子显微镜下具有很好的衬度,因此,其十分适合作为电镜测试的标记物。
1971年,Faulk和Taylor首先将金纳米颗粒作为标记物引入到免疫学研究中,并将其称之为一种免疫金标记。之后,大量的研究表明金纳米颗粒能够稳定而迅速地吸附蛋白质,并且,被其吸附的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因此,其可以作为探针用于细胞表面和细胞内多糖、蛋白质、多肽、抗原、激素、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精确定位,也可以作为标记用于常规的免疫诊断,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
目前,工业上主要通过物理法和化学法制备金纳米颗粒。其中,物理法主要是利用分散技术将金单质转变为金纳米颗粒,但是,由于生产时要求高温高压,物理法对设备的要求以及反应能耗都很高,并且,利用物理法制备得到的金纳米颗粒粒径分布不均匀,上述缺陷均使得利用物理法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成本高且质量差。
化学法主要是指在液相中利用还原剂将金离子还原成金单质后生长得到金纳米颗粒的方法,与物理法相比,利用化学法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成本相对较低且利用化学法制备得到的金纳米颗粒粒径分布较均匀,但是,利用化学法制备金纳米颗粒的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难降解非极性有机溶剂,这些难降解非极性有机溶剂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急需找到一种操作简单易行、绿色环保、成本低廉且制备得到的金纳米颗粒粒径分布均匀的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以解决现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易行、绿色环保、成本低廉且制备得到的金纳米颗粒粒径分布均匀的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金纳米颗粒的方法,所述方法为先将含有百里香提取物和氯金酸的反应体系进行反应,得到反应液,然后将反应液进行第一次分离,得到金纳米颗粒。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体系中,氯金酸的终浓度为0.1~1.0mmol/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体系中,氯金酸的终浓度为0.1mmol/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体系中,百里香提取物的终浓度为5~50mg/m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体系中,百里香提取物的终浓度为5mg/mL。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30~35℃、转速为180~250rpm。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35℃、转速为180rpm。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的终点为反应液由浅黄色变为酒红色且颜色不再加深。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次分离为将反应液依次经过滤、离心和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84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