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ED驱动电源及其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87570.1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32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郑曰;廖伟明;胡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芯飞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375 | 分类号: | H05B45/37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林俭良;高瑞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驱动 电源 及其 控制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ED驱动电源及其控制器,该控制器具有接地端、采样端及用于从供电模块取电的供电端,接地端与供电模块的输出地不同电位,功率开关管的漏极连接供电模块的正输出端,功率开关管的源极及采样端连接采样电阻的第一端,采样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接地端,还包括:采样检测单元,用于在功率开关管关断时,判断采样端输入的采样电压是否为零,若是,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控制信号向功率开关管输出第一驱动信号;驱动供电单元,用于对供电端输入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并使用降压处理后的电压为驱动控制单元供电,以使功率开关管在第一驱动信号的驱动下工作在饱和区。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节省体积及减小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驱动电源及其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目前所使用的LED驱动电源结构中,非隔离降压型驱动结构使用最为广泛,因为对比其他的电路结构,非隔离降压型电路的结构简单,所需的外围电路也较为简单,也造就了使用该型电路结构实现的LED驱动电源成本较低,并且可靠性高。
但是,对于浮地(控制芯片地与供电模块的输出地不同电位)结构的降压型LED驱动电源,供电电容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如图1所示的LED驱动电源中,控制芯片103必须需要一个供电电容107,该电容的作用是在功率开关管104导通时给控制芯片103供电。根据电路原理,当功率开关管104导通时,功率开关管104的两端电压(即Vds)会趋向于0V,由于控制芯片103的供电端(HV)与功率开关管104的漏极相连,控制芯片103的接地端(GND)与功率开关管104的源极之间只是隔着一个采样电阻105,所以控制芯片103的供电端(HV)与接地端(GND)之间的电压几乎等于功率开关管104的两端电压。所以根据以上分析,因为当功率开关管104导通时,功率开关管的两端电压趋向于0V,也即,控制芯片的供电端(HV)与接地端(GND)之间的电压趋向于0V,如图2的波形200所示,如果此时没有供电电容107,控制芯片103将无法供电,也就无法正常工作。而当功率开关管104关断时,功率开关管104的两端电压几乎等于输入电容102上的电压,此时控制芯片的供电端(HV)与接地端(GND)之间的电压也等于输入电容102的电压,所以在功率开关管104关断期间,控制芯片103通过其供电端(HV)从输入电容102上取电,一部分用于芯片的工作电流,另外一部分存于供电电容107内,以备功率开关管导通期间给芯片供电。因此,对于浮地结构的降压型LED驱动电源,供电电容107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必然导致LED驱动电源的体积和成本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LED驱动电源的体积和成本较大的缺陷,提供一种LED驱动电源及其控制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LED驱动电源的控制器,用于控制功率开关管,所述控制器具有接地端、采样端及用于从供电模块取电的供电端,而且,所述接地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地不同电位,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漏极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正输出端,所述功率开关管的源极及所述采样端分别连接采样电阻的第一端,所述采样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接地端,所述控制器包括:
采样检测单元,用于在所述功率开关管关断时,判断所述采样端输入的采样电压是否为零,若是,则生成第一控制信号;
驱动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向所述功率开关管输出第一驱动信号;
驱动供电单元,用于对所述供电端输入的供电电压进行降压处理,并使用降压处理后的电压为所述驱动控制单元供电,以使所述功率开关管在所述第一驱动信号的驱动下工作在饱和区。
优选地,所述驱动供电单元包括电阻和降压电路,其中,
所述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供电端,所述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正输入端;或者,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端,所述降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控制单元的正输入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芯飞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芯飞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7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