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走管涵清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7110.9 | 申请日: | 202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1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旭;张雷;余国平;温博文;李放;沈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36 | 分类号: | F16L55/36;F16L55/40;F16L101/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008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走 清淤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行走管涵清淤装置,包括位于前端的一主喷头和设置在主喷头后面的多个副喷头,主喷头和首个副喷头之间以及相邻副喷头之间均通过一连接水管首尾相接,内腔连通形成水路通道,末端的副喷头与一高压软管相接;在主喷头中部设有一与连接水管相联通的主通道,在每个副喷头中部均设有一与连接水管相联通的进水通道,在主喷头的主通道四周设有多个一端与主通道相联通,另一端朝副喷头方向设置并用于向外喷射高压水的引流管道,在每个副喷头内、副喷头的进水通道四周均设有多个一端与进水通道中部相联通,另一端向相邻副喷头前端设置的喷流管道。本发明得到的自行走管涵清淤装置结构简单,不用靠动力即能行走并对管涵进行清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桩,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走管涵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市政管路中,很多管道在长期使用后,管壁上都会附着很多淤泥。为确保管道的通畅,防止管道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堵塞情况,需要定期对管涵清洗。目前,大多数管涵采用高压水冲刷等方法进行清淤,清淤时,管路的清淤路径有限,且冲刷装置很难进入。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排污管道清洗装置,所述包括清洁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基座及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喷头;所述基座上设有连通所述喷头的喷水管,所述驱动机构带动所述基座沿着所述管道轴向运动,以使所述喷头对所述管道内壁进行清洁。该清洗装置通过驱动机构在管道内轴向运动,并通过清洁机构上的喷头进行喷淋,结构复杂,造价高,所述驱动机构长期在水中行走,长久使用后易损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用靠动力即能行走并对管涵进行清洁的自行走管涵清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自行走管涵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位于前端的一主喷头和设置在主喷头后面的多个副喷头,主喷头和首个副喷头之间以及相邻副喷头之间均通过一连接水管首尾相接,内腔连通形成水路通道,末端的副喷头与一高压软管相接;在主喷头中部设有一与连接水管相联通的主通道,在每个副喷头中部均设有一与连接水管相联通的进水通道,在主喷头的主通道四周设有多个一端与主通道相联通,另一端朝副喷头方向设置并用于向外喷射高压水的引流管道,在每个副喷头内、副喷头的进水通道四周均设有多个一端与进水通道中部相联通,另一端向相邻副喷头前端设置并用于喷射高压水的喷流管道;所述高压软管将高压水引入各个副喷头和主喷头后经引流管道和喷流管道喷出高压水,所喷出的高压水形成引导主喷头和各个副喷头向前行走的反向推力,促使主喷头和所有副喷头向前行走。这样,使用时,将主喷头置于副喷头前放置在待清淤的管涵内,并接通高压软管。由于高压软管连接在位于最后一位副喷头上,而各个副喷头的进水通道、副喷头的进水通道与主喷头的主通道之间相互联通,进而从高压水管喷出的高压水从后面的副喷头依次向前,直至进入到主喷头内,并在高压水进入各个副喷头和主喷头后,经各个副喷头的喷流管道和主喷头的引流管道喷出。所述主喷头和副喷头的高压水经喷流管道和引流管道喷出后,喷出的高压水与管涵内的水相冲,形成一个与高压水喷水方向相反的推力,从而推动副喷头和主喷头向高压水相反方向行走,而不用其他驱动机构来驱动喷头行走。同时,所喷出的高压水还能够穿过管涵的水向管涵内壁冲刷,进而对管涵进行清洗,进而实现对管涵清淤的功能。另外,主喷头的引流管道和各个副喷头的喷流管道均呈周向设置,进而各个喷头喷出的高压水能够对管涵管壁进行周向冲刷,实现全方位清淤;副喷头和主喷头呈一字形分布,使用时沿管涵的轴向方向分布,分布距离较长,且每个喷头均有多个出水口,使得喷出的高压水柱也较多,清淤覆盖的面积大,能快速清淤。
进一步的,所述主喷头呈圆锥形,副喷头呈圆台状,主喷头和副喷头直径较小的一端靠前设置,直径较大的一端靠后设置。这样,高压水喷出方向喷头直径大,喷头前进方向直径小,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减少喷头前行时与水之间的阻力,用较小的压力实现向前推进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71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