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负性光阻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80263.0 | 申请日: | 202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8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F7/038 | 分类号: | G03F7/038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唐秀萍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性光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负性光阻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负性光阻含有至少两种长链树脂,所述长链树脂之间相互缠绕形成互穿网络聚合物,所述长链树脂包括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拥有比丙烯酸树脂更好的紫外光固化性能,以及比环氧树脂更优的热固化水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显示面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性光阻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TFT-LCD面板组成中的彩膜基板(ColorFilter,CF)是由黑色矩阵、RGB色阻层、PS、ITO等多道制程构成。在制备彩膜基板的过程中,传统技术是使用光刻工艺来完成每一道制程的制备。制作方法如下:首先使用负性光阻进行涂布成膜,先经过预烘烤制程,再经过光罩进行曝光制程,曝光的部分发生固化捕鱼显影液反应,经过显影制程后被保留,最后经过后烘烤制程得到最终图案。
其中黑色矩阵、RGB色阻层等负性光阻由于光阻体系混有无机或有机颜料,有一定的遮光度,因此常出现固化不足的情况,导致材料出现烘烤后缩小,与基板附着力差,发生剥落等问题,或者因为固化不充分需要较高能量来进行曝光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特性,也增加了材料的使用成本。
传统负性光阻的聚合物成分为丙烯酸酯类,即紫外光固化树脂;为进一步加强材料固化水平,通常在聚合物结构中引入可进行热固化反应的基团来加强材料固化,如酚醛、环氧、氨基、不饱和聚酯以及硅硅醚树脂等。目的是在材料进行预烘烤制程的时候热固化基团会先进行预固化反应,在曝光制程时丙烯酸酯基团再进行主要的光固化反应,最后烘烤制程会再次加强热固化,从而改善材料的固化水平。尽管如此,负性光阻材料仍存在固化不足的风险。
因此,确有必要来开发一种新型的负性光阻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负性光阻的制备方法,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负性光阻材料存在固化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负性光阻,所述负性光阻含有至少两种长链树脂,所述长链树脂之间相互缠绕形成互穿网络聚合物。
互穿网络聚合物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Spectrometer,FTIR)、核磁共振氢谱,飞行质谱,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Chromatography,GPC)分析证明其结构。
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长链树脂包括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所述负性光阻中含有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
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互穿聚合物网络拥有比丙烯酸树脂更好的紫外光固化性能,以及比环氧树脂更优的热固化水平,可提高负性光阻固化水平,解决材料易出现烘烤后与基板附着力差,出现易剥落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负性光阻中还包括炭黑、添加剂和分散剂。
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负性光阻中包括至少两个聚合物,可通过调整聚合物的酸值、分子量、所含官能团而实现不同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用以制备本发明涉及的所述负性光阻,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树脂和丙二醇甲醚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得到第一溶液;在氮气环境下加热并搅拌所述第一溶液;在所述第一溶液中滴入至少一种第二树脂的溶液,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搅拌,以使至少一种所述第二树脂和所述第一树脂相互缠绕形成互穿网络聚合物。
进一步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第一树脂为环氧树脂,所述第二树脂为丙烯酸酯,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环氧树脂和丙二醇甲醚加入到四口烧瓶中得到第一溶液;在氮气环境下加热并搅拌得到的所述第一溶液;在所述第一溶液中滴入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过氧化苯甲酰,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搅拌,反应后得到丙烯酸酯-环氧树脂互穿网络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802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携式电子通信装置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高粘度流体输送的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