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静电保护电路、集成电路及静电泄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69211.3 | 申请日: | 202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4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4 | 代理人: | 孙佳胤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静电 保护 电路 集成电路 方法 | ||
该发明涉及一种静电保护电路、集成电路及静电泄放方法,其中所述静电保护电路包括脉冲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静电脉冲,其第一端连接第一焊盘,其第二端连接第二焊盘,其输出端输出检测结果信号;泄放晶体管,栅极连接至所述脉冲检测单元,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焊盘,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焊盘,用于在所述第一焊盘或第二焊盘有静电时使源极、漏极之间导通,以泄放静电电荷;处理单元,分别连接至所述脉冲检测单元,以及所述泄放晶体管,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信号控制所述泄放晶体管的导通和关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反馈延时电路,用于延长所述泄放晶体管泄放静电电荷时的导通时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电保护电路、集成电路及静电泄放方法。
背景技术
静电放电防护电路(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circuit,ESDcircuit)是用以提供一低阻抗的电流路径,以将静电电荷导出。一般来说,现有静电放电防护的主要设计考虑包含有布局面积、启动电流、VDD至VSS的漏电流、以及操作上错误触发的避免机制。
现有技术中常出现静电电荷泄放不够彻底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静电保护电路的静电保护效果不佳,焊盘上未被泄放的静电电荷仍有可能作用到功能电路,毁损被静电保护电路保护的功能电路,严重影响集成电路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保护电路、集成电路及静电泄放方法,能够更彻底的泄放静电,提高对被保护的电路的保护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以下提供了一种静电保护电路,包括:脉冲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静电脉冲,其第一端连接第一焊盘,其第二端连接第二焊盘,其输出端输出检测结果信号;泄放晶体管,栅极连接至所述脉冲检测单元,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一焊盘,源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焊盘,用于在所述第一焊盘或第二焊盘有静电时使源极、漏极之间导通,以泄放静电电荷;处理单元,分别连接至所述脉冲检测单元,以及所述泄放晶体管,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结果信号控制所述泄放晶体管的导通和关断,所述处理单元包括:反馈延时电路,用于延长所述泄放晶体管泄放静电电荷时的导通时长,所述反馈延时电路包括:第一PMOS管,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焊盘,栅极连接所述脉冲检测单元;第一NMOS管,源极连接所述第二焊盘,漏极连接所述脉冲检测单元,栅极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第一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焊盘之间。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反相器组,包括至少一个反相器,设置于所述反馈延时电路与所述脉冲检测单元之间。
可选的,所述反相器组包括连接到脉冲检测单元的第一反相器,以及连接至所述反馈延时电路的第二反相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相器包括:第二PMOS管,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焊盘,栅极连接至所述脉冲检测单元,漏极连接至另一反相器的输入端;第二NMOS管,源极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栅极连接至所述脉冲检测单元,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焊盘;所述第二反相器包括:第三PMOS管,源极连接所述第一焊盘,栅极连接至上一反相器的输出端,漏极连接至所述反馈延时电路的输入端;第三NMOS管,源极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栅极连接至上一反相器的输出端,漏极连接至所述第二焊盘。
可选的,所述脉冲检测单元包括:第二电阻,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焊盘,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反馈延时电路的输入端;电容,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焊盘,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反馈延时电路的输入端。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阻和电容的乘积至少为0.08到0.7,单位为微秒。
可选的,所述泄放晶体管包括第四NMOS管,所述第四NMOS管的漏极连接至第一焊盘,源极连接至第二焊盘,栅极连接至所述处理单元的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泄放晶体管泄放静电电荷时的导通时长至少为0.1至1微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92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