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7442.0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7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陶明春;李华;秦燕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丰蓝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06;B60H3/02;F02G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孙永智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回收 空气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余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涉及环保节能领域。本发明中:循环水箱内的循环水通过循环水泵Ⅰ输送至余热回收器;余热回收器与三通阀Ⅰ的A口连接;三通阀Ⅰ的B口与三通阀Ⅱ的A口连接;三通阀Ⅰ的C口通过空气处理器与循环水箱连接;三通阀Ⅱ的B口通过吸收式制冷机与循环水箱连接;吸收式制冷机还通过循环管道和循环水泵Ⅲ与空冷换热器连接;三通阀Ⅱ的C口通过加湿器与循环水箱连接。本发明通过由循环水泵组成的液体循环系统、余热回收器、空冷换热器、空气处理器、蒸汽发生器和吸收式制冷机,用于封闭空间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调节;利用发动机余热作为能源输入,无需额外增加能源消耗,提高了整车的燃油综合利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车辆的主要动力源为燃油发动机,而燃油发动机有效热效率较低,如汽油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一般为20%~35%,柴油发动机的有效热效率一般为35%~45%,故在燃油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热。同时为了提高人员的舒适性或设备仪器的可靠性,通常使用电驱空调机组和加湿机组对人员或设备仪器所处的环境空气进行温度、相对湿度的调节,加大了供电系统的负荷。因此,利用燃油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对人员或设备仪器所处环境空气进行温度、相对湿度的调节,对于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前移动车辆上通常只有驾驶室具备调温能力,如果需要额外增加需要调节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场合(一些特种车辆),则需要另配空调机组,导致增加对额外能源的需求,增加了车辆的燃油消耗,降低了车辆的续航里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通过由循环水泵组成的液体循环系统、余热回收器、空冷换热器、空气处理器、蒸汽发生器和吸收式制冷机,用于封闭空间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调节;具备制冷、加热、加湿、除湿功能,能够有效的对环境空气进行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调节;并且利用燃油发动机余热作为能源输入,不需要额外增加能源消耗,提高了整车的燃油综合利用效率,对节约能源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采用冷却液或水作为能源载体,避免了传统氟利昂工质作为制冷剂易泄漏的缺点,降低了对空气污染的危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余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循环水箱、余热回收器、循环水泵Ⅰ、三通阀Ⅰ、三通阀Ⅱ、空冷换热器、空气处理器、加湿器、吸收式制冷机、循环水泵Ⅱ和循环水泵Ⅲ;
所述循环水箱、余热回收器、循环水泵Ⅰ、三通阀Ⅰ、三通阀Ⅱ、空冷换热器、空气处理器、加湿器、吸收式制冷机、循环水泵Ⅱ和循环水泵Ⅲ通过连接管路连接;
所述循环水箱内的循环水通过循环水泵Ⅰ经过止逆阀输送至余热回收器;所述余热回收器的一端通过输入发动机尾气对循环水进行加热;
所述余热回收器的输出端与三通阀Ⅰ的A口连接;所述三通阀Ⅰ的B口与三通阀Ⅱ的A口连接;所述三通阀Ⅰ的C口通过空气处理器与循环水箱的回水口连接;
所述三通阀Ⅱ的B口通过吸收式制冷机与循环水箱的回水口连接;所述三通阀Ⅱ的B口将热循环水输入吸收式制冷机中作为热源输入;所述吸收式制冷机内的冷却水通过循环水泵Ⅱ输送至空气处理器中的冷却换热器循环后再回到吸收式制冷机中;
所述吸收式制冷机还通过一循环管道和循环水泵Ⅲ与空冷换热器连接;所述循环水泵Ⅲ驱动冷却水在吸收式制冷机和空冷换热器之间流动带走吸收式制冷机中的冷凝热;
所述三通阀Ⅱ的C口通过加湿器与循环水箱的回水口连接;所述加湿器产生的热蒸气通过管路进入空气处理器内的加湿管;所述加湿器还通过一加液阀与循环水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箱还通过一调节阀接入到止逆阀与循环水泵Ⅰ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水泵Ⅰ通过调节转速调节余热回收器的循环水流量,控制余热回收器的循环水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丰蓝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丰蓝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7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面油污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生化分析仪的药液管固定机构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