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绝缘检测电路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64985.7 | 申请日: | 202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1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陶孟锋;陈德厅;刘刚;邬学建;潘福中;许云波;唐功;楼佳丽;赵磊;张永杰;郑嘉伟;梁正勇;王圆圆;蒋凌燕;浦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4 | 分类号: | G01R31/14;G01R27/02;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检测 电路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绝缘检测电路及车辆,包括:第一模拟电阻、第二模拟电阻、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四开关、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减法电路、AD检测电路和检测装置;第一模拟电阻分别与第一电容、第一电阻和车载电池包连接,第一模拟电阻连接第二模拟电阻,第一模拟电阻还接地;第二模拟电阻分别连接车载电池包、第二电阻和第二电容;第一电阻连接第一开关;第一开关分别连接第二开关和减法电路;减法电路通过第五电阻与检测装置连接,减法电路还与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连接;第三电阻接地;第四电阻连接基准电压输入端;减法电路连接AD检测电路。本发明能够滤除干扰,提高系统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绝缘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绝缘检测电路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新能源车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新能源车电池包属于高电压部件,插电式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电压大部分在300伏以上,远超人体安全电压。因此电池包体高压部分对车身低压部分需要做好绝缘隔离并保证足够的电气间隙。尽管设计上已经做好绝缘防护,但是要保证车辆全寿命内处于安全状态,防止发生人员触电危险,那么整车就需要高压电池管理系统具有绝缘检测功能,能够获知量化车辆绝缘状态。然而目前切实可靠的检测绝缘状态的方法并不多见。
高压电池管理系统除绝缘检测功能外还需要采集电池输出电流以及电池电压功能,并具有CAN通信和继电器控制功能的主模块等。采集电池输出电流以及电池电压功能在高压侧,而CAN通信和继电器控制功能等在低压侧。在现有技术中第一待测电压点和第二待测电压点采集电压的参考地是车身地,绝缘检测电路位于低压侧,这将导致绝缘检测电路无法跟电流和高压诊断电路集成在一个模块中。由于绝缘检测电路放在低压模块上,而绝缘检测电路会引入高压正极和负极,使得原本完全属于低压产品的主模块变成带高压的产品。生产、测试、维护成本增加。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绝缘检测电路技术方案,能够实现采集电路自我诊断,提高系统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绝缘检测电路,包括:第一模拟电阻、第二模拟电阻、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四开关、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减法电路、AD检测电路和检测装置;
所述第一模拟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车载电池包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模拟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模拟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模拟电阻的另一端还接地;
所述第二模拟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车载电池包的负极、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一端;
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和所述减法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开关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和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的另一端与所述减法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减法电路的基准端通过第五电阻与所述检测装置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减法电路的基准端还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基准电压输入端;所述减法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AD检测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AD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的输入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滤波电路、与所述滤波电路并联的第三开关和第六电阻,所述滤波电路输入端均与所述第四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减法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三开关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的一端还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649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