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冠病毒颗粒浓度检测智能口罩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49158.0 | 申请日: | 2020-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08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傅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雷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B9/06 | 分类号: | A62B9/06;A62B7/10;G01N21/17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王大国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毒 颗粒 浓度 检测 智能 口罩 及其 方法 | ||
1.一种新冠病毒颗粒浓度检测智能口罩的检测方法,用于检测空气中新冠病毒的颗粒浓度,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空气通过口罩外层的单向呼吸阀进入口罩;
步骤S2:与单向呼吸阀连通并且同样位于口罩外层的新冠病毒检测传感器对进入口罩中的空气进行新冠病毒颗粒浓度的检测;
步骤S3:当进入口罩中的空气中的新冠病毒颗粒浓度达到阈值时,新冠病毒检测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到手机;
步骤S4:进入口罩内层的空气依次通过第一纳米纤维网、异性截面纤维网、第二纳米纤维网和超细纤维层进行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冠病毒颗粒浓度检测智能口罩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具体实施为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安装于新冠病毒检测传感器内部的光学芯片的表面设有分子敏感层;
步骤S2.2:在分子敏感层修饰上针对于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特异性结合物质;
步骤S2.3:光学芯片表面上特异性结合的新冠病毒颗粒的数目和浓度随着时间不断提高使得光学芯片的透光信号发生线性变化;
步骤S2.4:与光学芯片电性连接的光电检测电路对光学芯片的透光信号的线性变化进行检测并且获得空气中新冠病毒的颗粒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冠病毒颗粒浓度检测智能口罩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4之后还包括:
步骤S2.5:光学芯片对于在表面上结合力相对微弱的非特异性结合进行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冠病毒颗粒浓度检测智能口罩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新冠病毒检测传感器还包括LED灯和感光元件,LED灯位于光学芯片的上方并且与光学芯片的距离为8mm-10mm,感光元件位于光学芯片的下方并且与光学芯片接触,LED灯发出的稳定的光源穿过光学芯片照射到感光元件并且感光元件对光源的强度进行检测,当新冠病毒附着在光学芯片的分子敏感层时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源的强度会发生线性变化,根据光源强度的线性变化获得新冠病毒的颗粒浓度。
5.一种新冠病毒颗粒浓度检测智能口罩,用于检测空气中新冠病毒的颗粒浓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口罩外层,所述口罩外层包括单向呼吸阀和新冠病毒检测传感器,所述单向呼吸阀和所述新冠病毒检测传感器在所述口罩外层对称设置,所述新冠病毒检测传感器与所述口罩外层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单向呼吸阀与所述口罩外层的另一侧固定连接;
口罩内层,所述口罩内层包括第一纳米纤维网、异性截面纤维网、第二纳米纤维网和超细纤维层,所述口罩内层设有与所述单向呼吸阀对应的预留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冠病毒颗粒浓度检测智能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冠病毒检测传感器包括光学芯片、LED灯、感光元件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光学芯片的表面设有分子敏感层,在分子敏感层修饰上针对于新冠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特异性结合物质,LED灯位于光学芯片的上方并且与光学芯片的距离为8mm-10mm,感光元件位于光学芯片的下方并且与光学芯片接触,LED灯发出的稳定的光源穿过光学芯片照射到感光元件并且感光元件对光源的强度进行检测,当新冠病毒附着在光学芯片的分子敏感层时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源的强度会发生线性变化,根据光源强度的线性变化获得新冠病毒的颗粒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冠病毒颗粒浓度检测智能口罩,其特征在于,当进入口罩中的空气中的新冠病毒颗粒浓度达到阈值时,新冠病毒检测传感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到手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雷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雷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4915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