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变速箱的主副轴给油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39181.1 | 申请日: | 2020-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22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励;何祥兵;朱三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陵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23/56 | 分类号: | G01F23/56;G01M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摩托车 变速箱 主副轴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变速箱的主副轴给油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底仓、检测仓主体和套接伸入管,所述检测底仓的内部设置有悬浮球体,且悬浮球体的上端面固定有连接杆,所述检测仓主体安装于检测底仓的上端面,且检测仓主体的外表面安装有连接桩,所述检测仓主体的内表面贴合有触发端二,且触发端二的右侧贴合有触发滚轮,所述触发滚轮的侧端面固定有弹簧,所述检测仓主体的上端面固定有导板,所述套接伸入管固定于导板的上端面,且套接伸入管的上方连接有给油仓。该主副轴给油检测装置的主要特点是通过悬浮球体对油仓内部机油储存量的检测,易于观察的同时不会对油仓表面进行开槽等处理,保持油仓的完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速箱给油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变速箱的主副轴给油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变速箱是车辆上非常重要的部件,它可以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作用,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磨、辅助冷却降温、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被誉为汽车的“血液”。机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机油储存在变速箱底部的储油仓体内,通过将机油通过管路运转至主副轴之间并回收,反复运行实现对主副轴的给油。
目前,摩托车变速箱内用于主副轴给油的储油仓一般采用油尺测量的方式,在每次使用油尺后需要清洁才能二次利用,而且油尺较小,易丢失,由于油箱内储油不易较满,在储油时不易对储油仓进行刻度的观察,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变速箱的主副轴给油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变速箱的主副轴给油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摩托车变速箱内用于主副轴给油的储油仓一般采用油尺测量的方式,在每次使用油尺后需要清洁才能二次利用,而且油尺较小,易丢失,由于油箱内储油不易较满,在储油时不易对储油仓进行刻度的观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摩托车变速箱的主副轴给油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底仓、检测仓主体和套接伸入管,所述检测底仓的内部设置有悬浮球体,且悬浮球体的上端面固定有连接杆,所述检测仓主体安装于检测底仓的上端面,且检测仓主体的外表面安装有连接桩,所述检测仓主体的内表面贴合有触发端二,且触发端二的右侧贴合有触发滚轮,所述触发滚轮的侧端面固定有弹簧,所述检测仓主体的上端面固定有导板,所述套接伸入管固定于导板的上端面,且套接伸入管的上方连接有给油仓。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网罩,且密封网罩的上端面固定有活动桩。
优选的,所述密封网罩与活动桩和连接杆的外表面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检测底仓的外形结构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密封网罩与连接杆之间构成密封结构,且连接杆与活动桩之间的活动方式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触发端二的上方设置与触发端三,且触发端二的下方设置有触发端一,所述连接杆上端面连接与顶桩,且顶桩的右侧连接有活动滚轮,所述触发端二的左侧设置有线路管路。
优选的,所述弹簧通过触发滚轮与顶桩之间构成弹性结构,且触发端二与触发端三和触发端一位于检测仓主体的内表面间距分布。
优选的,所述连接桩的内部设置有螺纹连接孔,且触发端三的右上方设置有控制器。
优选的,所述连接桩关于检测仓主体的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设置有4组,且控制器与触发端三和触发端二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接伸入管的外表面固定有闭合盖,且给油仓的上端口设置有给油仓盖,所述给油仓盖的侧端面固定有连接绳体,且给油仓的外表面安装有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的内侧安装有显示器。
优选的,所述显示器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电性连接,且给油仓与套接伸入管之间构成漏斗型结构,所述保护壳体与显示器之间构成半包围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陵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华陵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391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