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板模块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20631.2 | 申请日: | 202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1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杨维文;黄大受 | 申请(专利权)人: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1/16;G06F3/0354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闫华;傅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控板 模块 具有 电子计算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板模块,该触控板模块包括拖架、触控板组件以及支撑组件,且触控板组件设置于拖架的上方并包括薄膜线路板以及设置于薄膜线路板上方的电路板,而支撑组件设置于触控板组件的第二端以及拖架之间,当触控板组件的第一端被触压时,触控板组件的第一端可相对拖架摆动,且薄膜线路板的薄膜开关被触发。此外,本发明还提供具有上述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入装置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便利性,因此如何让电子设备的操作更人性化是重要的课题。举例来说,日常生活常见的电子设备为笔记型电脑、手机、卫星导航装置…等,由于这些电子设备的储存容量以及处理器运算效能大幅提升,使得其所具有的功能日益变得强大且复杂。为了能有效率地操作这些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制造商使用了触控板作为输入装置以操控这些电子设备。
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笔记型电脑与其触控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触控板模块1设置于笔记型电脑2的外壳21中,并至少部分显露于外以供使用者接触而对笔记型电脑2进行操作,例如,使用者可通过手指接触触控板模块1且于触控板模块1上滑动以移动屏幕22上的光标23,亦可通过按压触控板模块1而使笔记型电脑2执行特定功能,因此触控板模块1可替代鼠标的功用,令使用者不需因额外携带或装设鼠标而带来不便。
请同步参阅图2与图3,图2为图1所示触控板模块于未被触压时的概念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触控板模块于被按压后的概念示意图。笔记型电脑2的外壳21具有向内凹陷的框架24,且框架24内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向框架24内延伸的支撑结构241与触发部242,而触控板模块1的第一端11设置有金属穹丘弹性开关(dome switch),触控板模块1的第二端12连接于支撑结构241。其中,当使用者触压触控板模块1时,触控板模块1的第一端11以支撑结构241为支点而相对于触发部242向下摆动,使得触控板模块1的金属穹丘弹性开关13抵顶框架24的触发部242,进而触发金属穹丘弹性开关13并产生敲击的回馈声响。此外,当金属穹丘弹性开关13被触发后,触控板模块1会输出开关控制信号予笔记型电脑2,借此令笔记型电脑2执行相对应的功能,而当使用者不再触压触控板模块1时,触控板模块1的第一端11会因应支撑结构241的弹性力而相对于触发部242向上摆动,使得触控板模块1恢复原位。
然而,现有触控板模块1的缺点在于,触控板模块1被触压后可能导致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移动行程,因而导致操作上的阻碍。以图1所示为例,A区域与B区域分别位在触控板模块1的二个角落,亦分处于触控板模块1的第一端11的相对两侧,当使用者触压A区域与B区域中的任一者时,A区域向下移动的幅度与B区域向下移动的幅度差距太多,从而导致不佳的操作手感,甚至是令金属穹丘弹性开关13无法被有效触发。
有鉴于此,现有的触控板模块还会于其中设置平衡杆件,用以提升触控板模块于被触压后的连动性,其如公开号为CN108268179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揭露,然而,于上述结构将导致零件数量的增加、组装复杂度的提升以及整体厚度无法有效薄型化。是以,现有的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具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薄膜线路板的触控板模块。
本发明的一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板模块,包括:一拖架、一触控板组件以及一支撑组件,触控板组件设置于该拖架的上方,包括:一薄膜线路板和一电路板,薄膜线路板包括至少一薄膜开关,且该至少一薄膜开关位于该触控板组件的一第一端;电路板设置于该薄膜线路板的上方并用以因应使用者于该触控板组件上的一触控行为而输出的一控制信号;支撑组件设置于该触控板组件的一第二端与该拖架之间,其于该触控板组件的一第一端被触压时使该触控板组件的该第一端可相对该拖架摆动,进而使该至少一薄膜开关被触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206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信息获取方法、车联网装置、汽车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速冷装置及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