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感器、泊车雷达系统及其定位通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114894.2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9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郭盟;庄云龙;孙灿;刘保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5/931 | 分类号: | G01S15/931;G01S7/539;G01S7/527;G01S7/521;G08G1/04;G08G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0130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感器 泊车 雷达 系统 及其 定位 通讯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感器、泊车雷达系统及其定位通讯方法,所述传感器用于泊车雷达系统,包括泊车辅助控制芯片、驱动及滤波模块、超声波传感器、电源模块和ID设置模块;泊车辅助控制芯片用于产生超声波脉冲,驱动及滤波模块用于对产生的超声波脉冲进行放大、驱动超声波传感器发射超声波信号、以及对超声波传感器接收的返回信号进行滤波,泊车辅助控制芯片还用于对滤波后的返回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及报警信息发送给车机模块,ID设置模块用于设置所述传感器的位置信息,电源模块用于供电。本发明能够减小传感器的体积和重量,有利于安装布置和批量化生产,同时解决了当其中任一传感器失效后,泊车雷达系统与车机模块的通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泊车雷达系统的传感器、泊车雷达系统及其定位通讯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泊车雷达系统,又称倒车雷达系统,一种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一般包含一个倒车雷达主机51,四个或八个感测器52;倒车雷达主机51按照顺序分别控制感测器52工作,并对所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进行处理,当实际距离较近符合报警条件时,倒车雷达主机51将报警信息发给报警器53,并将泊车雷达系统信息发给车载模块。
通常倒车雷达主机51安装布置于汽车室内,感测器52分别布置于汽车的前后保险杠上,各个感测器52以一定的距离分布在保险杠上,因此会造成感测器52与倒车雷达主机51之间信号传输以及电源供电等十分复杂,其不仅会增加线束及倒车雷达主机51的成本,而且过长的信号传输,容易遭受干扰。
针对上述问题,人们开发出了无主机的泊车雷达系统。其中一种是采用串联式结构,如图2所示,将主机集成在其中一个感测器即主感测器61内,整个系统之间连接则采用分别从主感测器61引线至从属感测器62的方式,其虽可以解决定位问题,但随着系统感测器个数增多,该主感测器61将因为连线上的增加而变得非常复杂,故其仅存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实际运用很难。
另一种模式是将电源回路独立,各感测器通讯线串联,如图3所示,第一感测器71a、第二感测器71b和第三感测器71c串联,此种方案可通过自动寻址,解决了自动定位问题,但串联的方式存在中间一个感测器发生故障,其它传感器则不能正常工作等问题,导致系统功能全部或局部失效,系统的功能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且售后维修更换也存在定位识别难题。
为了改善串联结构无主机泊车雷达存在的问题,图4提供一种结构经过改进的无主机泊车雷达系统及控制方法,传感器一81a、传感器二81b、传感器三81c、传感器四81d均能够独立作为主传感器,以协调其他传感器作为从属传感器,并控制各个从属传感器的工作时序;每个传感器均独立与车载总线模块82和/或蜂鸣器83连接并通讯。
图4所示方案,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和传感器定位问题,但传感器采用分体式设计方案,定位四个传感器需两个PIN脚,传感器内部需两个检测电路,外部需连接两路电压信号;会导致以下问题:传感器成本过高;传感器体积庞大,由于感测器安装位置的高低、角度以及探头分布的距离都会影响到感测器的性能,传感器体积过大,乘用车前后保险杠上空间有限,实际很难被车厂接受;且该方案并没有详细说明各个传感器与车载模块的通讯方法;很难在车厂推广和大批量应用,不利于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泊车雷达系统及其定位通讯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主机泊车雷达系统传感器成本高、体积大、定位复杂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当其中任一传感器失效后无主机泊车雷达系统无法与车载模块进行通讯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方案:
一种传感器,用于泊车雷达系统,包括泊车辅助控制芯片、驱动及滤波模块、超声波传感器、电源模块和ID设置模块,所述驱动及滤波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和所述ID设置模块均与所述泊车辅助控制芯片相连,所述超声波传感器与所述驱动及滤波模块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48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单位距离步行舒适度的城市步行路径规划方法
- 下一篇:伸缩缝支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