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电池单元的排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114701.3 | 申请日: | 2020-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6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岛贯银四郎;鹤田晃弘;杉立健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L58/26 | 分类号: | B60L58/26;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臧建明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用电 单元 排气 结构 | ||
本发明降低制造成本,并且提高布局的自由度。本发明的车辆用电池单元的排气结构具有排气通路(26),所述排气通路(26)用于将对收容于电池单元(12)的室内的电池进行冷却后的气体排出至电池单元(12)的外部,所述电池单元搭载于车辆(10),其中包括:排气导管(22),与电池单元(12)的室内连通,以构成排气通路(26)的一部分;以及除了所述排气导管(22)的排气通路(26)的剩余部分,例如形成在后侧饰板(30)或中柱饰板(36)与车身侧构件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电池单元(battery unit)的排气结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电动汽车等车辆中,搭载有作为电动机的驱动能量源的电池单元。所述电池单元是在进行充放电时会发热的发热部件,因此为了维持电池性能,需要进行冷却。
以往,电池单元的冷却是通过冷却风扇(fan)从设在与电池单元邻接的位置处的进气口导入车厢内的空气,将此空气作为冷却风而输送至电池(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099549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而言,使用进气导管(duct)与排气导管来进行进气/排气,所述进气导管是导进车厢内的空气以对电池输送冷却风,所述排气导管是将冷却了电池后的空气排出至电池单元的外部。
然而,在使用排气导管来构成排气通路的情况下,存在布局(layout)的自由度受到抑制,并且制造成本高涨的问题。
本发明是有鉴于此点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电池单元的排气结构,能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提高布局的自由度。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用电池单元的排气结构,其具有排气通路,所述排气通路用于将对收容于电池单元的室内的电池进行冷却后的气体排出至所述电池单元的外部,所述电池单元搭载于车辆,所述车辆用电池单元的排气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排气导管,与所述电池单元的室内连通,构成所述排气通路的一部分;以及除所述排气导管以外的所述排气通路的剩余部分,包含侧饰板(side garnish)和车身侧构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中,能够获得能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提高布局自由度的车辆电池单元的排气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电池单元的排气结构的车辆的下部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排气导管的末端部的立体图。
图3是从车辆后方侧观察电池单元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配置在车宽方向左侧的排气通路的立体图。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纵截面图。
图6是沿着图4的VI-VI线的纵截面图。
图7是沿着图4的VII-VII线的纵截面图。
图8是表示排气通路的车辆前方端部延伸至空调单元为止的状态的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0:车辆
12:电池单元
14a:盒体
14b:盖构件
16:进气导管
18:进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1147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