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于固定的汽车生产用零件打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91520.3 | 申请日: | 2020-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2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青科艾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9/04 | 分类号: | B24B9/04;B24B19/00;B24B41/06;B24B41/02;B24B55/03;B24B5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汤海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固定 汽车 生产 零件 打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的汽车生产用零件打磨装置,属于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安装板、小型水泵、伺服马达、电动伸缩杆和打磨机构,所述安装板的上方中部固定有工作台,且工作台的顶端内侧卡合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方固定有收集筒,且收集筒的下方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安装板的右下方连接有密封盖,且密封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磁吸石吸附筒,所述安装板的右侧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夹紧块的外侧固定有调整杆,所述安装板的左上方设置有伺服马达,所述蜗杆的外侧安装有调整块,所述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电动伸缩杆。该便于固定的汽车生产用零件打磨装置,便于零件的固定,且便于防止打磨时的火花飞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固定的汽车生产用零件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在社会中不断被普及,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汽车生产过程中,部分汽车零件会出现毛边或太过粗糙等问题,为了增加安全性和舒适性,需要使用打磨装置对零件进行打磨;
但市面上常见的零件打磨装置不便于零件的固定,且不便于防止打磨时的火花飞溅,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固定的汽车生产用零件打磨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的汽车生产用零件打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不便于零件的固定,且不便于防止打磨时的火花飞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的汽车生产用零件打磨装置,包括安装板、小型水泵、伺服马达、电动伸缩杆和打磨机构,所述安装板的上方中部固定有工作台,且工作台的顶端内侧卡合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下方固定有收集筒,且收集筒的下方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安装板的右下方连接有密封盖,且密封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磁吸石吸附筒,并且磁吸石吸附筒的顶端连接有盖板,所述安装板的右侧连接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内侧安装有小型水泵,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固定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外侧设置有夹紧块,所述夹紧块的外侧固定有调整杆,且调整杆的中部内侧连接有限位杆,并且限位杆的末端安装有配重块,所述安装板的左上方设置有伺服马达,且伺服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外侧安装有调整块,且调整块的右侧固定有连接杆,并且连接杆的末端安装有固定块,所述连接板的上方设置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安装有打磨机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呈孔洞状结构,且连接板下方的收集筒的纵截面呈漏斗状结构,并且收集筒下方的导流板呈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与磁吸石吸附筒固定连接呈一体化结构,且磁吸石吸附筒通过密封盖与安装板构成拆卸结构,并且磁吸石吸附筒与盖板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通过限位块与夹紧块卡合连接,且夹紧块关于连接管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并且夹紧块的纵截面呈半圆环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夹紧块与调整杆构成转动结构,且限位杆与调整杆和配重块的连接方式均为铰接,并且配重块在调整杆的内侧构成升降结构。
优选的,所述调整块的外表面呈啮齿状结构,且调整块与蜗杆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并且连接杆与固定块通过调整块构成转动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固定的汽车生产用零件打磨装置,便于零件的固定,且便于防止打磨时的火花飞溅;
1.设置有调整块和固定块,将需要打磨的汽车零件放置于连接板的上方,启动伺服马达,调整块与蜗杆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在蜗杆的转动作用下,通过调整块使得连接杆和固定块转动,将零件夹紧,便于零件的固定;
2.设置有限位块和夹紧块,手动转动夹紧块,将连接管放置在夹紧块的内侧,并使得限位块与夹紧块卡合,防止连接管脱落,松开夹紧块,配重块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得夹紧块和调整杆在限位杆的拉动下转动,将连接管固定,启动小型水泵,将喷头对准零件打磨部位,便于防止打磨时的火花飞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青科艾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青科艾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915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纵深装饰件结构
- 下一篇:一种抗菌纤维组合物及其面料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