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扣装置、带扣装置座椅安装结构和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6579.5 | 申请日: | 2020-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6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岛津克也;水野义雄;松崎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60R22/18 | 分类号: | B60R22/18;B60R22/26;B60R22/28;B60N2/22;B60N2/06;B60N2/16;B60N2/015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陈砚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座椅 安装 结构 车辆 安全带 | ||
本发明涉及带扣装置、带扣装置座椅安装结构和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带扣装置包括:带扣本体,被安装在三点式座椅安全带上的舌部要被连接到该带扣本体;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是柔性的,并且该连接构件具有被连接到带扣本体的第一纵向端部;和限力器机构,该限力器机构包括卷取轴和能量吸收构件,其中,连接构件的第二纵向端部缠绕在该卷取轴上,该卷取轴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被支撑在带扣本体的下方以便能够相对于车辆座椅或车身旋转,并且,该能量吸收构件通过卷取轴的旋转而变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扣装置、一种用于带扣装置的座椅安装结构和一种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1-322531号(JP 2001-322531 A)中描述的带扣装置包括座椅安全带的舌部被装配到其中的带扣本体和冲击吸收机构。冲击吸收机构是具有诸如波纹管的柱形构件的管型限力器机构。线材的端部被连接到冲击吸收机构,并且线材的中间部分被以大致U形缠绕在带扣本体的缠绕部上。在碰撞的情况下,汽车的乘员倚靠在座椅安全带上。当施加到带扣的向前移动力变为预定值或更大时,诸如波纹管的柱形构件在其纵向方向上坍缩,从而允许带扣本体在向前移动方向上移动。因此,施加到乘员的冲击得到吸收。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10-100860号(JP 10-100860 A)中描述的用于汽车座椅安全带的冲击吸收器中,座椅安全带(织带)的一端被连接到带扣本体,并且另一端被连接到负荷产生部。负荷产生部是管型限力器机构,其包括柱形外罩(柱形构件)、密封在柱形部的一个开口中的削片部和延伸通过削片部中的通孔的线材。削片部在通孔中具有摩擦阻力部,并且线材通过线材和摩擦阻力部之间的摩擦负荷暂时地固定到削片部。在该冲击吸收器中,当过大的拉伸力被施加到座椅安全带时,线材抵抗摩擦负荷地被拉出预定长度,并且座椅安全带相应地松开。因此,施加到乘员的冲击得到吸收。
发明内容
在如在以上现有技术中描述的管型限力器机构中,柱形构件趋向于与在冲击吸收期间带扣本体的位移(即,冲击吸收行程)成比例地变得更长。当包括这种长限力器机构的带扣装置被布置在车辆座椅的横向侧上的狭窄的间隙中时,在带扣装置和包括地板地毯的地板侧构件之间的干扰成为问题。特别地,在其中电线被从地板通道侧朝向车辆座椅侧布线的车辆中,电线、它们的盖等被布置在地板通道和车辆薄板之间,这使得难以确保用于如上所述地安装这种带扣装置的空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扣装置、一种用于带扣装置的座椅安装结构和一种车辆座椅安全带装置,其提高了具有限力器机构的带扣装置在车辆上的可安装性。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带扣装置。该带扣装置包括:带扣本体,被安装在三点式座椅安全带上的舌部要被连接到该带扣本体;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是柔性的,并且该连接构件具有被连接到带扣本体的第一纵向端部;以及限力器机构,该限力器机构包括卷取轴和能量吸收构件,其中,该卷取轴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被支撑在带扣本体的下方以便能够相对于车辆座椅或车身旋转,并且连接构件的第二纵向端部缠绕在该卷取轴上,并且,该能量吸收构件通过卷取轴的旋转而变形。
根据以上构造,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来自试图朝向车辆的前侧惯性地移动的乘员的负荷经由三点式座椅安全带和舌部被施加到带扣本体。柔性连接构件的第一纵向端部被连接到带扣本体。连接构件的第二纵向端部缠绕在限力器机构的卷取轴上。卷取轴在车辆的竖直方向上被支撑在带扣本体的下方以便能够相对于车辆座椅或车身旋转。当卷取轴被以上负荷旋转时,连接构件的第二纵向端部被从卷取轴拉出,并且带扣本体在施加负荷的方向上移位,使得座椅安全带松开。此时,限力器机构的能量吸收构件变形。从座椅安全带施加到乘员的冲击因此得到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65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