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备环境适应性的视轴可调多负载通用式载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70371.2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5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宇;吕涛;阮萍;李哲;李治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06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郑丽红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环境 适应性 视轴 可调 负载 通用 式载物 装置 | ||
为了适应安控电视监视系统面临的监测对象复杂多样、监视空域不断扩大、环境适应性不断提高的发展要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备环境适应性的视轴可调多负载通用式载物装置。该装置包括两组载物单元,载物单元包括安装法兰、载物架、旋转定位套、角度调整挡块、楔块、球面支撑块和配重组件;安装法兰固定设置在载物架的侧面;载物架为中空框架式结构,其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设置有定位孔和多个安装槽;旋转定位套安装在定位孔中;光学负载的底面设置有多个安装块,光学负载通过安装块安装在载物架上;楔块的底端安装在安装槽内,球面支撑块的底端安装在安装槽内;角度调整挡块和配重组件固定安装在载物架的两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况监视测量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环境适应性的视轴可调多负载通用式载物装置,可应用在安控电视监视系统中。
背景技术
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侧飞、反飞等特殊情况,一旦出现此类情况,需要立刻对其实施安全控制。安控电视监视系统作为一种实况监视测量设备,广泛应用于机场、部队靶场、航天发射场等重要区域,其主要任务是为飞行器起飞初始段的安全控制提供直观可靠的信息源,为安控指挥员提供飞行器发射初始段的实况景象、并叠加安全管道曲线以及相关的目标测量信息,为飞行器试验任务起飞初始段的安控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以便迅速作出各种判断和决策。
如图1所示,安控电视监视系统通常包括云台1、载物架系统2、光学负载3三大部分。云台1通过载物架系统2与单光学负载、两个及以上的多个光学负载3成套使用,执行特定的任务。然而现代光学测量中,监测对象变得复杂多样,为了满足监测对象的变化,云台1往往需要搭载不同的光学有效载荷来适应监测对象的多样性。因此,要求搭载光学负载3的载物架系统2接口具备通用性,且光学负载3可实现简易拆装。
安控电视监视系统本身属于凝视设备类型。在执行监测任务时,光学负载3所监视空域经过确定之后,便不再随云台的水平轴、垂直轴进行旋转。但是随着对光学负载3所监视空域范围不断扩大的要求,单个光学负载3的视场已很难覆盖所要求的监测空域,需多个光学负载3进行视场拼接。因此,要求搭载光学负载3的载物架系统2可对各光学负载3光轴角度进行快速调整,进而实现光学负载3的视场拼接,以适应不同监视空域范围的要求。
安控电视监视系统主要在机场、部队靶场、航天发射场等区域的露天环境中使用,大多数设备根据使用环境的要求配备额外的野外防护罩进行防尘、防雨保护,使用时防护罩打开,不使用或者遇到恶劣天气防护罩关闭,无法做到全天候。但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用户对设备的环境适应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针对这类精密光学仪器的防尘、防雨性能。目前市场上的安控电视监视系统,针对云台1、光学负载3的防尘、防雨结构设计已有很多。由于载物架系统2往往是根据光学负载3的种类、大小及数量进行定制,结构形式繁多,导致针对载物架系统2的防尘、防雨设计缺少固定模式,且结构形式不具备通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安控电视监视系统面临的监测对象复杂多样、监视空域不断扩大、环境适应性不断提高的发展要求,提供一种具备环境适应性的视轴可调多负载通用式载物装置。该通用式载物装置能够实现载物单元对各光学负载光轴角度的快速调整需求,进而完成多个光学负载的视场拼接,且调整方法简单可靠。通过各个位置密封设计及载物架的加强筋、导流槽和导流孔特征设计,保证了该载物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防尘、防雨性能。与此同时,该载物架具备灵活多变的配重形式,能够实现载物单元搭载光学负载后的快速配平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703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