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内吸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8096.0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4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杨代斌;袁会珠;王芹芹;崔丽;闫晓静;芮昌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3/56 | 分类号: | A01N43/56;A01N47/22;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华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1 | 代理人: | 贾艳华 |
地址: | 10019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增效 作用 杀虫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农药范围的一种具有杀虫活性的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所述具有杀虫活性的组合物为由至少一种(a)组化合物和一种(b)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其(a)组化合物为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b)组化合物为甲萘威。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组合物的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对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咀嚼式害虫防治具有明显的内吸增效作用,且好于单剂。其混合物加工制剂包括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和颗粒剂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范围,涉及具有显著协同增效的杀虫组合物,特别适合用于通过内吸作用防治草地贪夜蛾等咀嚼式害虫。
背景技术
在咀嚼式害虫中,草地贪夜蛾等钻蛀性害虫是农业作物保护中难以防治的对象。其在作物苗期喜欢钻蛀到作物芯叶中取食,咬断生长点,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玉米螟等其它钻蛀性害虫也具有类似的危害特点。因为这类害虫危害时往往钻入到幼苗芯叶的内部组织中,用喷雾法防治这类害虫时雾滴往往很难达到靶标部位,所以想要通过喷雾防治这类害虫时必需加大药量,这不利于环境保护,也不利于食品安全。
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采用种子包衣或根部施药,药剂经作物根系吸收以后到达靶标部位。植物根系吸收药剂后向上传导到叶片是在植物木质部蒸腾流中进行的(Sicbaldi,Sacchi et al.1997),而植物芯叶是植物生长代谢旺盛的部位,有利于药剂随蒸腾流到达靶标部位。此外,种子包衣或根部施药后的药剂在土壤中,害虫天敌接触少,有利于天敌保护。
内吸性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害虫,可以防治咀嚼式害虫的内吸杀虫剂非常有限。本发明中的杀虫组合物通过内吸作用发挥作用时对咀嚼式害虫防治具有显著增效作用,用于咀嚼式虫害防治时比其单独使用具有更优异的杀虫活性。
本发明涉及的杀虫化合物及其特性分别为:
1氯虫苯甲酰胺:化学名称3-溴-N-{4-氯-2-甲基-6-[(甲氨基)羰基]苯基}-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甲酰胺,分子式C18H14BrCl2N6O2。作用位点是害虫肌肉中的鱼尼丁受体。
2溴氰虫酰胺:化学名称3-溴-1-(3-氯-2-吡啶基)-N-[4-氰基-2-甲基-6-[(甲基氨基)羰基]苯基]-1H-吡唑-5-甲酰胺,分子式C19H14BrClN6O2。作用位点是害虫肌肉中的鱼尼丁受体。
3甲萘威:化学名称(1-萘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分子式C12H11NO2,作用位点是害虫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酯酶。
参考文献:Sicbaldi,F.,G.A.Sacchi,M.Trevisan and A.A.M.DelRe(1997).″Root uptake and xylem translocation of pesticides from different chemicalclasses.″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的杀虫组合物,特别适合用于通过内吸作用防治草地贪夜蛾等咀嚼式害虫。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含有至少一种选自(a)组和一种选自(b)组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混合物,其中(a)组化合物为具有内吸活性的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b)组化合物为具有内吸活性的甲萘威。
所述具有增效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化合物与(b)组化合物混合使用,其内吸性活性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用于植物虫害防治时比其单独使用具有更优异的内吸杀虫活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80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