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异性吸附2,6-DCBQ的分子印迹微萃取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64937.0 | 申请日: | 2020-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6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卓旻;薛伟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85 | 分类号: | B01J20/285;B01D15/38;G01N30/02;G01N30/06;G01N30/30;G01N30/32;G01N30/34;G01N30/72;G01N30/7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方良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特异性 吸附 dcbq 分子 印迹 萃取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特异性吸附2,6-DCBQ的分子印迹微萃取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2,6-二氯醌-4-氯亚胺、功能单体、交联剂、引发剂和致孔剂;
将所述2,6-二氯醌-4-氯亚胺和功能单体溶于致孔剂中,进行预聚反应,然后加入所述交联剂和引发剂溶解后,得到预聚溶液;
将所述预聚溶液装于毛细管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合产物;
将所述聚合产物进行干燥处理,然后从所述毛细管中取出,洗脱所述2,6-二氯醌-4-氯亚胺,得到所述分子印迹微萃取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印迹微萃取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聚反应的时间为10-14h;和/或,
所述聚合反应的温度为70-80℃,所述聚合反应的时间为16-20h;和/或,
所述干燥处理的温度为35-45℃,所述干燥处理的时间为20-40mi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印迹微萃取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是内径为300-400μm的石英毛细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子印迹微萃取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预聚溶液装于所述石英毛细管中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石英毛细管放入内径为0.9-1.1mm的封口玻璃毛细管中,然后将所述预聚溶液注入所述封口玻璃毛细管中,利用毛细现象将所述预聚溶液吸入所述石英毛细管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印迹微萃取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洗脱所述2,6-二氯醌-4-氯亚胺的步骤包括:用甲醇和醋酸组成的洗脱剂进行洗脱。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分子印迹微萃取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体选自α-甲基丙烯酸、2-三氟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和4-乙烯基苯甲酸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交联剂选自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乙烯基苯和三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和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致孔剂选自氯仿、乙腈和二甲基亚砜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分子印迹微萃取柱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2,6-二氯醌-4-氯亚胺与所述功能单体的摩尔比为1:5;和/或,
所述功能单体与所述交联剂的体积比为1:9。
8.一种分子印迹微萃取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印迹微萃取柱由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子印迹微萃取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印迹微萃取柱的直径为300-400μm。
10.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分子印迹微萃取柱或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分子印迹微萃取柱在2,6-二氯-1,4-苯醌检测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493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烟道内的阶梯式模块箱结构
- 下一篇:一种骨密度分析仪及其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