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美洲大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60512.2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8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跃飞;吕伟奇;柴欣;薛根;王子延;牛璐;刘香月;杨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8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张沙沙 |
地址: | 301617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美洲 肠道 代谢 产物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关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美洲大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为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对色谱条件进行限定,可同时测定美洲大蠊粪便中6种含氮化合物的含量,高效、灵敏、操作简单,为美洲大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研究提供了新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美洲大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为蜚蠊科大蠊属昆虫,是一种传统中药,中医临床常用于除寒热、破积聚、健脾消疳等。现代研究表明,美洲大蠊具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和良好的药理作用。近年来,以美洲大蠊为原料,已成功研发出用于预治胃肠疾病、慢性乙型肝炎或心血管系统疾病等的多种新药,成本低廉、毒副作用小,防治效果较好。
肠道菌群是动物肠道内与肠粘膜结合或黏附的微生物,能对宿主摄入的食物进行生物转化,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影响宿主的健康和生命力。现代医学聚焦动物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研究,探索肠道微生物的功能特性,解析肠道菌群与宿主间的代谢调控机制,并尝试利用动物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治疗疾病。
美洲大蠊分布广泛,具有对复杂环境的强大适应能力,推测这与其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活性成分有关。因此,有必要对美洲大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进行检测,但目前尚无关于其肠道菌群含氮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缺乏美洲大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检测方法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美洲大蠊肠道菌群含氮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美洲大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检测方法,所述代谢产物包括5-羟基吲哚啉-2-酮、6-羟基-3,4-二氢-1H-2-喹啉酮、8-羟基-2-喹啉酮、羟吲哚、8-羟基-3,4-二氢-2-喹啉酮、8-羟基-2-喹啉酸;
所述检测方法为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
色谱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
流动相A为0.08~0.12%(v/v)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程序为:0~5min,流动相A 98%~93%;5~9min,流动相A 93%~90%;9~19min,流动相A 90%~78%;19~20min,流动相A 78%~98%;
流速0.3~0.35mL/min;
柱温40~60℃;
检测波长252~256nm。
本检测方法所提供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灵敏、操作简单,可同时检测出美洲大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的上述6种含氮化合物的含量,从而能够为美洲大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研究奠定基础。该6种含氮化合物5-羟基吲哚啉-2-酮(A)、6-羟基-3,4-二氢-1H-2-喹啉酮(B)、8-羟基-2-喹啉酮(C)、羟吲哚(D)、8-羟基-3,4-二氢-2-喹啉酮(E)、8-羟基-2-喹啉酸(F)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在梯度洗脱程序中,流动相A的比例范围是指其在设定时间内、在限定的比例范围内线性变化,如“0~5min,流动相A 98%~93%”是指在0~5min内流动相A由98%梯度变化到93%,下同。
优选地,所述流动相A为0.10%(v/v)甲酸水溶液。
优选地,所述流速为0.3mL/min。
优选地,所述柱温为50℃。
优选地,所述检测波长为254nm。
优选地,上述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未经天津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605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