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协同抗肿瘤多药组合效果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3045.0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3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冯春来;陈恒巍;季薇;芮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16H70/40 | 分类号: | G16H70/40;G16H20/10;G16B20/00;G16B25/00;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协同 肿瘤 组合 效果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协同抗肿瘤多药组合效果的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大规模药物基因组学数据挖掘与预处理;(2)不同特征信息的有效整合及建模样本的构建;(3)基于大规模样本数据及深度学习算法构建协同抗肿瘤多药组合预测模型;(4)模型的参数优化与性能提升。本方法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与药物基因组学有效结合,克服了传统协同药物组合预测方法仅能用于两两药物之间协同作用预测的局限性,实现了能够通过基因水平针对不同肿瘤细胞筛选出特定的协同抗肿瘤多药组合,从而为解决肿瘤耐药性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进一步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协同抗肿瘤多药组合效果预测方法,适用于根据肿瘤细胞基因表达数据、药物靶点信息对不同的肿瘤细胞筛选出特定的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的药物组合。
背景技术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位居第二。肿瘤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仍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肿瘤致病因素多样,其发展过程复杂,受到众多因素的调控,单一药物的治疗易使人体对特定药物产生耐药表型,最终导致药物治疗失败。因此,从机制的互补、作用的协同增效、不良反应的减轻等方面考虑,肿瘤的治疗已从最初的单一用药向联合用药方向转变。目前,临床上仅经美国FDA认证的癌症化疗药物已超过200种,这些药物之间的随机配对组合高达19,900种,依靠传统实验方法进行协同抗肿瘤药物组合的筛选无论在时间、效率及成本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开始尝试建立基于化合物结构信息的机器学习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化合物结构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协同抗肿瘤药物组合的预测,但其往往面临以下问题:1)该方法仅适用于两两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预测,对三个甚至多个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无法预测;2)缺乏足够的建模数据,对新的协同药物组合的预测准确性较差;3)无法针对给定的肿瘤细胞筛选出特定的协同药物组合;4)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无法从大数据中自动学习特征信息,需要大量的人工特征挑选。因此,针对以上方法的局限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协同抗肿瘤多药组合效果预测方法,能够针对不同肿瘤细胞筛选出特定的协同抗肿瘤多药组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Deep LearningAlgorithm,DL)和药物基因组学的协同抗肿瘤多药组合效果预测方法,本方法将药物基因组学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充分结合,克服了传统筛选协同抗肿瘤药物组合的局限性,构建了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的能够基于基因水平对不同肿瘤细胞筛选协同抗肿瘤多药组合的深度神经网络计算模型。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路线(图1)来实现: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协同抗肿瘤多药组合效果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公共生物医学数据库挖掘大规模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其中包括不同肿瘤细胞的特征基因表达数据、抗肿瘤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信息和药物敏感性数据;
步骤二:将收集得到的不同肿瘤细胞特征基因表达数据、抗肿瘤化合物及其作用靶点信息和药物敏感性数据分别进行数据清洗及其标准化,将不同特征的大规模数据进行有效整合,构建建模样本;
步骤三:基于构建样本的大规模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分别构建分类、回归预测模型;
步骤四:基于网格搜索算法与交叉验证对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提高模型的预测性能。
2.所述步骤一包括如下步骤:
1.1从ArrayExpress数据库中收集不同肿瘤细胞的特征基因表达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30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通信装置和光通信方法
- 下一篇:送料装置、贴胶装置和送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