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雨刮电机回位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52267.0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76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郝新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建邦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B60S1/08 |
代理公司: | 青岛合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64 | 代理人: | 孙萌萌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机 控制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雨刮电机回位控制电路,包括电机、回位机构、电磁继电器和控制开关,所述电机设有三个碳刷,分别为低速端、负极端、高速端,所述回位机构包括回位片和回位触点,所述回位触点包括外圈触点和内圈触点,所述外圈触点与负极端连接,所述内圈触点与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对称设有两台,所述控制开关从左至右依次设有4个接线柱:复位接线柱、低速接线柱、正极触点、高速接线柱,控制开关可以左右滑动,实现电机复位、低速、高速模式的切换,将常规的雨刮电机包含有五根控制线改成了四线控制,节省了材料并且使控制更为精确,并且重新设计布局的电路,解决了传统的雨刮器控制开关无法检测雨刮电机复位功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雨刮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雨刮电机回位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的乘用车、商用车、专用汽车都配备有雨刮电机,雨刮电机对于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四线控制的雨刮电机由于缺乏电源正极线导致电机在复位过程中不能准确的找到合适的复位位置,检测效率低下并且准确度低,带有MCU控制的检测装置制作复杂并且维护性不方便,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使用中,要求雨刮电机寿命长、耐冲击、复位准、能适应恶劣工况等,为满足其使用要求,一套安全可靠的电路控制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领域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雨刮电机回位控制电路,控制简单,安全可靠。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雨刮电机回位控制电路,包括电机、回位机构、电磁继电器和控制开关,所述电机设有三个碳刷,分别为低速端、负极端、高速端,所述回位机构包括回位片和回位触点,所述回位触点包括外圈触点和内圈触点,所述外圈触点与负极端连接,所述内圈触点与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电磁继电器对称设有两台:一号电磁继电器和二号电磁继电器,两台电磁继电器均由三个触点和一个电磁线圈组成,所述低速端与二号电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⑥连接,所述高速端与二号电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⑤连接,所述二号电磁继电器的公共触点④与一号电磁继电器的公共触点①连接,所述一号电磁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M11连接控制开关的复位接线柱,所述二号电磁继电器的电磁线圈KM21连接控制开关的高速接线柱,所述一号电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③连接控制开关的正极触点,所述正极触点连接电源正极,所述一号电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②连接电机负极碳刷。
所述低速端与负极端相对。
所述回位片为设有梯形凹槽的圆环状导电体,且梯形凹槽设于回位片的内圈。
所述回位片固定在电机的减速齿轮上,电机转动时,回位片会随齿轮一起转动。
所述回位触点固定在电机的减速箱上,不会随电机转动,所述外圈触点压在回位片的外圈,所述内圈触点压在回位片的内圈,即分别与回位片的内、外圈接触,在电机转动时,外圈触点会一直接触回位片,内圈触点只有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也就是电机初始位置,才会与回位片接触。
所述控制开关从左至右依次设有4个接线柱:复位接线柱、低速接线柱、正极触点、高速接线柱,控制开关可以左右滑动,可以使相邻的两个接线柱导通,通过控制开关的左右移动可以实现电机复位、低速、高速模式的切换。
所述低速接线柱连接正极触点。
所述电机运行时,档位变化顺序为:复位、低速、高速、低速、复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雨刮电机回位控制电路,其有益效果在于,将常规的雨刮电机包含有五根控制线改成了四线控制,节省了材料并且使控制更为精确,并且重新设计布局的电路,解决了传统的雨刮器控制开关无法检测雨刮电机复位功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图;
图2是控制开关调到高速挡时电路图;
图3是控制开关调到低速挡时电路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建邦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建邦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2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