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多种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定量分析方法及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52181.8 | 申请日: | 2020-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8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詹红;铃木亨;霍志远;孔志霞;蔡洪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透景诊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89;G01N30/72;G01N30/04;G01N30/06;G01N30/34;G01N30/8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王正君;徐迅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多种 肠道 微生物 代谢物 定量分析 方法 试剂盒 | ||
本发明首次提供一种一次性检测多种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定量分析方法及试剂盒,由对照品、质控品、同位素内标提取液、增强剂、提取溶剂、流动相添加剂A、流动相添加剂B、96孔反应板、96孔过滤板、说明书组成。本试剂盒可以同时检测乙酰左旋肉碱、甜菜碱醛、甜菜碱、氯化胆碱、盐酸巴豆甜菜碱、γ‑丁基甜菜碱、左旋肉碱、三甲胺盐酸盐、三甲基赖氨酸和氧化三甲胺,用时较短,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多种肠道微生物代谢物的定量分析方法及试剂盒。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目前是中国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高于肿瘤和其他疾病。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数据表明: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心病500万,心力衰竭45万,风心病250万,高血压2.7亿。中国30%的人口存在≥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即近4亿人口同时存在≥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政府发布的《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中就明确指出:慢病防治最关键的部分就在于提高疾病的风险预测,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氧化三甲胺(TMAO)是由肠道细菌消化红肉、鸡蛋、乳制品、咸水鱼后,再经过肝脏加工产生的一种极性小分子化合物。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TMAO与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肾病、癌症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因此TMAO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TMAO是一个新型的预测心脑血管及代谢疾病风险的生物标记物,能很好的独立预测心脑血管及代谢疾病的风险。近年来,科学家们陆续发现TMAO相关的最初代谢物和其他中间前体也显示是心脑血管及代谢疾病风险的标志。
然而,目前的检测方法虽然也用液质联用仪方法,但只能检测其中一个或少量几个指标,不能一次性联检全部指标。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放一种分析时间短、灵敏、准确且能够同时定量检测多种肠道微生物代谢物(例如例如乙酰左旋肉碱、甜菜碱醛、甜菜碱、氯化胆碱、盐酸巴豆甜菜碱、γ-丁基甜菜碱、左旋肉碱、三甲胺盐酸盐、三甲基赖氨酸和氧化三甲胺)的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分析时间短、灵敏、准确且能够同时定量检测多种肠道微生物代谢物(例如乙酰左旋肉碱、甜菜碱醛、甜菜碱、氯化胆碱、盐酸巴豆甜菜碱、γ-丁基甜菜碱、左旋肉碱、三甲胺盐酸盐、三甲基赖氨酸和氧化三甲胺)的检测试剂盒及检测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试剂盒,包括:
(1)质控品,所述质控品含乙酰左旋肉碱、甜菜碱醛、甜菜碱、氯化胆碱、盐酸巴豆甜菜碱、γ-丁基甜菜碱、左旋肉碱、三甲胺盐酸盐、三甲基赖氨酸和氧化三甲胺;
(2)同位素内标提取液,所述同位素内标提取液含有乙酰左旋肉碱-D3、甜菜碱-D11、氯化胆碱-D9、左旋肉碱-D9、三甲胺-D10和氧化三甲胺-D9甲醇;
(3)增强剂,所述增强剂包括组分(a)溴乙酸叔丁酯和乙腈;和组分(b)碳酸钠;
(4)提取溶剂,所述提取溶剂包括组分(i)乙腈和组分(ii)乙酸;
(5)流动相添加剂A,所述流动相添加剂A包括甲酸;以及
(6)流动相添加剂B,所述流动相添加剂B包括氨水。
在另一优选例中,同位素内标提取液中,乙酰左旋肉碱-D3、甜菜碱-D11、氯化胆碱-D9、左旋肉碱-D9、三甲胺-D10和氧化三甲胺-D9甲醇的浓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透景诊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透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透景诊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521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