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高炉渣离心铸造复合钢管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38143.7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席文君;王保勤;张智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特夫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6/00 | 分类号: | C23C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恒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24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271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炉渣 离心 铸造 复合 钢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利用高炉渣离心铸造复合钢管的方法,包括:C)用离心铸造工艺将熔融状态的高炉渣浇铸到钢管内,D)使高炉渣冷却,在钢管内表面形成玻璃和/或微晶玻璃内衬。本发明还提供了用上述方法制造的复合钢管。本发明利用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熔融高炉渣,采用离心铸造技术在钢管内表面制备一层耐磨耐腐蚀的玻璃和/或微晶玻璃内衬层,制备过程不需要外部提供能量。普通钢管内衬高炉渣后形成复合钢管,该复合钢管可用于腐蚀性液体、含磨损颗粒的腐蚀性液体及气体的输送,在冶金、矿石和化工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高炉渣离心铸造复合钢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渣是炼铁过程的副产品,产量巨大,每冶炼1吨生铁可产生300~450kg高炉渣,按吨铁产渣量350kg计算,我国2018年生铁产量7.71亿吨,高炉渣产量则高达2.7亿吨。高炉渣是由脉石、灰分、助熔剂和其他不能进入生铁中的杂质所形成的易熔物质,高炉渣的化学成分波动小,高炉渣的化学成分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类似,组成为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主要成分有CaO、MgO、SiO2、Al2O3和MnO等,一些特种生铁渣中还有TiO2和V2O5等。高炉渣出渣温度在1400℃以上,吨渣热量约1675MJ,与58kg标准煤释放的热量相当。目前,我国高炉渣处理主要途径是经水淬或空冷后用于生产水泥或混凝土,不但在冷却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熔渣热量,而且其附加值一般较低,仅高炉渣热量损失一项,能源损失量就高达1420万吨标煤/年。
高炉渣的利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最广泛和成熟的应用是在建筑行业,高炉渣经水淬后再粉碎球磨,用于生产水泥。在材料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将高炉渣制备成微晶玻璃和多孔玻璃,也有人研究利用离心工艺将高炉熔渣制备成玻璃纤维和纤维制品,例如矿物棉,用于保温和隔热材料,但还没有成熟的工业应用。
以高炉渣为主要原料制备微晶玻璃的工艺已经较为成熟,所制备的微晶玻璃性能亦较为稳定。但由于高炉渣中Al2O3、SiO2含量较高,限制了高炉渣的利用率以及微晶玻璃的性能。
微晶玻璃又称玻璃陶瓷,是由特定组成的玻璃经晶化热处理后得到的多晶固体材料,是微晶和玻璃组成的复相材料。微晶玻璃于1957年由美国发明,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利用高炉渣研制成功矿渣微晶玻璃。将高炉渣制造成微晶玻璃有如下优点:①代替天然矿石原料,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消除废渣对环境的不良影响;②制备成本低,属环保项目,享受国家减免税待遇;③冶金渣微晶玻璃可用化废渣中重金属离子、放射性比天然材料小;④微晶玻璃硬度高、耐磨性好、耐腐蚀、机械强度高,可用于建材、管道、化工等行业;⑤将熔渣直接变成产品,利用熔渣余热,不需外部提供能量,节约能源。1959年前苏联世界上首次利用高炉渣成功合成人工微晶玻璃,到1975年产量达到150万吨。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研究利用矿渣制造微晶玻璃,如中国建材院、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等,但研究成果还处于实验室阶段,但这些成果均未实现工业规模生产。
矿物棉主要包括岩棉、玻璃棉和矿渣棉,大多数矿物棉以玄武岩、辉绿岩、白云石和花岗石等为原料生产。矿物棉纤维具有质轻、保温、隔热、隔音、防震等性能,常用做保温材料、防火材料和吸音材料,其产品类型主要包括保温板、保温毡、吸音板等,广泛用于冶金、机械、建筑、化工和交通等部门。国内外矿物棉的需求市场巨大,我国每年需要保温施工的建筑面积合计约40亿平方米,需要400~1000万吨的墙体保温材料,但我国矿物棉的研制起步较晚,产量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建筑市场和其它领域对保温材料的需求。但是,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高炉熔渣直接合成和制备成纤维的工业化应用,现有的矿物棉生产主要以冲天炉重熔方式进行,消耗了大量的矿物资源和大量焦炭等能源,生产1吨渣棉能耗高达490kg标煤。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利用高炉渣离心铸造复合钢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C)用离心铸造工艺将熔融状态的高炉渣浇铸到钢管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特夫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泰安特夫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81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性联轴器
- 下一篇:一种信息指示方法、设备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