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干扰试井理论评价压裂裂缝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35516.5 | 申请日: | 2020-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55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梁旭;孙智;孙亮;杨景海;蔡兵;刘继生;朱波;闫术;邓亨建;谷岳;张晓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6 | 分类号: | E21B47/06;E21B43/26;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115 | 代理人: | 马微 |
地址: | 163453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干扰 理论 评价 裂缝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油层地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干扰试井理论评价压裂裂缝方法。该方法包括调查压驱井与周围邻井的连通情况,采集压驱井固井质量、压驱目的层位、动态生产信息以及沉积相带图;确定压驱压力实时监测井;确定压力实时监测井油藏中部深度、监测井与压驱井之间的距离、动态生产情况、生产管柱、井口及井场情况,确定测试方式为压力计实时监测;制定实时监测方案,确定测试施工步骤及要求;压驱过程中邻井压力实时监测原始资料验收;监测井压力曲线,进行压驱干扰时滞分析;根据压驱干扰时滞解释结果进行压驱裂缝评价。本发明提供的裂缝方法,利用干扰试井原理,通过监测邻井压力,判断井间连通性,解释裂缝长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层地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干扰试井理论评价压裂裂缝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地区油田三类油层地质储量大,采出程度低,是油田重要的接替潜力。2016年7月开始采用压裂的方式将驱油液通过裂缝注入到油层中(以下简称压驱),通过压裂造缝形成高速渗流通道,把驱油液作为压裂液使用,将驱油液经裂缝快速送至储层深部,边压裂造缝边沿程上下滤失,实现驱洗剩余油的同时补充地层能量,提高三类油层采收率。目前压驱试验已见到较好的增液、增油效果,将继续加大现场试验范围。
压驱过程中裂缝规模、压驱井与周围邻井连通情况等,直接影响到压驱施工规模设计、压后生产动态调整,因此急需研究一种经济有效评价裂缝延伸距离的方法。
压驱施工规模大、压力高,在压裂过程中无法对压驱井进行任何测试。现有的评价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井下微地震测井评价裂缝范围,通过在邻井监测压裂过程中岩石破裂发出的地震波,得到震源空间位置,形成微地震事件聚集的成果图,它的优势是能通过微地震事件反映裂缝的基本形态和裂缝的延伸过程,不足是测试成本高,无法确定井间连通性,受环境因素影响大;二是压裂结束、稳定生产一段时间后测取压裂井压力恢复/降落资料进行裂缝长度分析,该方法只能获取压裂结束后的有效渗流改善范围,达不到及时有效评价压裂裂缝延伸距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干扰试井理论评价压裂裂缝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测试成本高、受环境因素影响大,以及达不到及时有效评价压裂裂缝延伸距离效果等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干扰试井理论评价压裂裂缝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调查压驱井与周围邻井的连通情况,采集压驱井固井质量、压驱目的层位、动态生产信息以及沉积相带图;
步骤S2、根据井组连通关系及沉积相带图,确定压驱压力实时监测井;
步骤S3、确定压力实时监测井油藏中部深度、监测井与压驱井之间的距离、动态生产情况、生产管柱、井口及井场情况,确定测试方式为压力计实时监测;
步骤S4、根据压驱施工方案及监测井实际情况制定实时监测方案,确定测试施工步骤及要求;
步骤S5、压驱过程中邻井压力实时监测原始资料验收。
步骤S6、绘制压驱排量、监测井压力曲线,进行压驱干扰时滞分析;
步骤S61、根据验收的压驱施工数据及实时监测压力数据,利用干扰试井解释软件绘制施工排量、监测压力曲线;压驱排量和压力数据按绝对时间进行对齐;
步骤S62、依据测试原始报表和原始测试曲线显示,准确判断关井初始时刻及关井末点时刻,删除起下仪器、流压台阶段测试无效数据点;
步骤S63、计算压驱裂缝延伸距离:具体包括:
根据步骤S3落实数据确定监测井与压驱井之间的井距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355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