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通信端的移动端通信框架、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29543.1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628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廷磊;崔凯伦;唐小明;赵志良;马文宇;王久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全维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9/24 | 分类号: | H04L69/24;H04L9/40;H04L69/165;H04L69/06;H04W80/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王彩君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向 通信 移动 框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通信端的移动端通信框架、系统和方法,该通信框架从下至上包括:封装层,用于对常见业务进行封装,为上层提供支撑;资源调度层,用于对通信资源和数据进行统一调度,为上层提供便利接口;传输层,用于对常见数据格式进行封装,在IP网络和/或非IP网络下,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支持;通信接口抽象层,用于对移动端无线接口和有线接口进行抽象化封装,提供对通信接口的一致性访问;通信接口层,支持有线和/或无线方式通信。本发明有效解决了IP网络和非IP网络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可靠性问题,并且能够进行快速集成开发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面向通信端的移动端通信框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端外接通信端通信是一种常用技术方案,该方案既有效利用商用移动端(如手机)高性能、高可靠、高可用、高可更新、高可维护的特点,又外接通信端设备进一步扩展了移动端的通信能力,在一些特殊领域如单兵作战、应急救援、荒野探险、科研考察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目前技术方案,通信时常见实现方法,是通过在通信端设置通信代理来发送和接收通信数据。发送时,业务数据先由移动端转发到直接相连的通信端设备,然后通信端对数据进行解析,然后存储,再进行具体发送;接收时,通信端先要对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存储,再转发到直接相连的移动端设备。
上述方案包括以下缺点:
(1)整个通信体系中包括非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网络,目前常用的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等基于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的可靠性协议针对非IP网络不可用,所以端到端数据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
(2)整个通信过程,代理转发、存储转发,增加了通信时延;
(3)整个通信过程,分层过多,层层加协议,分包解包,冗余信息过多,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利用有效带宽;
(4)移动端和通信端之间通过单一的无线或有线接口通信,通信方式的可扩展性和可替换性差;
(5)通信数据通常编码为单一的格式,针对通信端不同的网络特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面向通信端的移动端通信框架、系统和方法,用以解决非IP网络下的端到端的数据可靠性问题,减小了通信时延、充分利用了信道的有效带宽,并且针对通信端不同网络的特性,增加了通信方式和编码方式的可扩展性、可替换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面向通信端的移动端通信框架,采用分层结构实现通信,各层之间通过服务接口进行交互,下层服务为上层功能的实现提供支持,各层从下至上分别为:封装层,用于对常见业务进行封装,为上层提供支撑;资源调度层,用于对通信资源和数据进行统一调度,为上层提供便利接口;传输层,用于对常见数据格式进行封装,在IP网络和/或非IP网络下,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支持;通信接口抽象层,用于对移动端无线接口和有线接口进行抽象化封装,提供对通信接口的一致性访问;通信接口层,支持有线和/或无线方式通信。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封装层包括:参数配置模块,对通信框架基本参数进行配置;数据传输模块,进行数据之间的通信;安全加密模块,对数据进行统一加密或解密;压缩解压模块,对数据进行统一压缩或解压;网络工具模块,用于检测网络的通联性以及服务的可用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资源调度层包括:任务管理模块,用于统一组织、选择、分发和执行通信任务;数据编解码模块,用于对通信数据进行特定格式的编码和解码;消息队列模块,用于缓存、序列化、持久化和分发消息;监听上报模块,用于监听数据到达和报告上层;网络管理模块,用于统一管理可用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全维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中科全维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9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