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复合吸液芯结构的平板热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22998.0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382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宏;罗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黄忠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复合 吸液芯 结构 平板 热管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复合吸液芯结构的平板热管,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上盖板和下盖板分别作为平板热管的冷凝端和蒸发端;上盖板与下盖板通过密封环密封,且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构成可以容纳两相工质的腔体;密封环上设置有充液口;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结构;上盖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亲疏水复合微纳结构;下盖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吸液芯结构。本发明有效提高了传热性能和烧干极限,能够满足当今大功率电子产品的散热需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复合吸液芯结构的平板热管。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行业的进步,电子产品性能不断提高,更新换代的频率也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是亟需解决的散热问题。例如手机在玩大型游戏时屏幕发烫影响用户体验,电脑CPU显卡等过热烧坏等散热不足所导致的问题越发多见。因此,在保证电子产品性能的前提下生产商也必须考虑安全性、稳定性以及舒适型问题。电子产品的传统散热方式为自然对流冷却,该方式仅能满足低功率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对于当今的高性能智能手机,4K甚至8K超清显示屏,自然冷却的方式远远难以胜任,所以如今需要寻求一种更高效的散热方式。
热管技术于1963年起源于美国,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目前热管被广泛应用于诸如电子产品、汽车、航天航空以及太阳能热利用等领域,为了迎合不同领域中的散热需求及产品结构紧凑性,热管衍生出各种不同的分支,例如具有长距离热量输运能力的环路热管、具有超高导热性能的脉动热管以及能够适应电子产品小型化以及芯片扁平形状的平板热管。
平板热管以扁平的形状以及二维导热为主要特点,与传统的柱状热管相比,平板热管扁平的蒸发段能与芯片很好地契合,大大降低了两者之间的接触热阻。与传统的柱状热管一维导热相比,平板热管除了轴向导热外增加了径向导热,配合其较大的散热表面,能大大提升热管的散热性能。平板热管凭借以上优势成为了解决电子产品散热问题的最佳方法之一,但目前现有的平板热管传热性能和烧干极限较低,难以满足当今大功率电子产品的散热需求,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复合吸液芯结构的平板热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复合吸液芯结构的平板热管,使得有效提高了传热性能和烧干极限,进而能够满足当今大功率电子产品的散热需求。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复合吸液芯结构的平板热管,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
所述上盖板和所述下盖板分别作为平板热管的冷凝端和蒸发端;
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通过密封环密封,且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构成可以容纳两相工质的腔体;
所述密封环上设置有充液口;
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下盖板之间设置有用于起到支撑作用的支撑结构;
所述上盖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亲疏水复合微纳结构;
所述下盖板的内表面设置有吸液芯结构。
可选地,所述亲疏水复合微纳结构包括超亲水微结构和超疏水微结构;
所述超亲水微结构间隔分布在所述超疏水微结构上。
可选地,所述超疏水微结构为仿生多级微纳结构。
可选地,所述超疏水微结构通过电镀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内表面。
可选地,所述上盖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波浪形凸起;
所述超疏水微结构设置在所述波浪形凸起的外表面上,且所述波浪形凸起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所述超疏水微结构表面的滚动角;
所述超亲水微结构位于所述波浪形凸起的顶点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22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