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络诊断算法的整车传递路径分析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8390.0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20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万鹏程;李枫;吴行让 | 申请(专利权)人: | 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太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H17/00 | 分类号: | G01H17/00;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苏州汉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2 | 代理人: | 蒋娟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 诊断 算法 整车 传递 路径 分析 测试 方法 | ||
1.一种基于网络诊断算法的整车传递路径分析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基于功率替代法的噪声源功率测试与计算;
S2:噪声直接传递函数测试;
S3:噪声复合传递函数测试;
S4:车内混响时间测量;
S5:基于所述S1至S4的测试结果,进行网络 诊断算法的整车传递路径数据分析;
所述S1中的基于功率替代法的噪声源功率测试与计算具体包括:在每个潜在的噪声源位置处布置麦克风,所述潜在的噪声源位置包括发动机舱麦克风布置位置、轮胎麦克风布置位置、进气口与排气管处麦克风布置位置,依次将已校准过的点声源放置在所述潜在的噪声源位置处,每个麦克风会测量该点声源处的声压级;在路试工况采集每个潜在的噪声源位置的噪声源的声压级;结合路试工况及点声源激励下的声压级测试结果,对每个潜在的噪声源进行解耦;
所述S2中的噪声直接传递函数测试噪声具体包括:采用体积声源依次放置在噪声产生位置处,利用麦克风采集到各接收点处的声压级,并结合噪声源声功率计算出噪声直接传递函数,然后根据从噪声产生位置到各接收点的直接传递函数测试噪声;
所述S3中的噪声复合传递函数测试具体包括:将整个车身外表面分割成了多个不同的区域;用体积声源逐步扫描多个不同的区域,在相应的各接收点处由麦克风采集声压级;由已知的声压级以及噪声源声功率,计算从激励面至车内接收端的第一传递函数,以及从激励面至车外接收端的第二传递函数;将所述第一传递函数、第二传递函数复合得到噪声复合传递函数;
所述S4中的车内混响时间测量具体包括:利用12面体球形声源测试乘员舱不同空间的混响时间,计算车内声腔常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诊断算法的整车传递路径分析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的进行网路诊断算法的整车传递路径数据分析具体包括:噪声贡献量排序、传递路径的识别与排序、子系统的传递损失计算、子系统噪声弱点分析、声学包自动优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网络诊断算法的整车传递路径分析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贡献量排序具体包括:声源的净化;基于直接传递函数的贡献量分析;空气及结构噪声的分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网络诊断算法的整车传递路径分析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系统的传递损失计算具体包括:利用在特定区域布置的麦克风,分析从特定区域传入车内的噪声,并结合所述噪声贡献量排序、传递路径的识别与排序过程中分析出的特定区域的临近区域对于车内噪声的影响,所述特定区域包括防火墙,车身地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网络诊断算法的整车传递路径分析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系统的传递损失计算具体包括:利用体积声源逐点对内饰表面进行噪声激励,同时测量所有麦克风的声压级,建立传递矩阵;利用传递矩阵 创建全息彩图;通过全息彩图,判断传递弱点区域;通过安装样件与不安装样件两次的全息彩图对比,分析样件的局部影响;利用互拟的全息技术,分析样件厚度、材料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太仓)有限公司,未经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太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839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