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底扇水道储层构型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018152.X | 申请日: | 2020-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02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张佳佳;吴胜和;岳大力;李庆;文思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V1/38 | 分类号: | G01V1/38;G01V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孙楠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底 水道 构型 识别 方法 | ||
1.一种海底扇水道储层构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井震层位精细标定识别构型单元特征;
2)根据所述构型单元特征,确定各所述构型单元对应的三维构型分布模型;
3)结合各所述构型单元对应的三维构型分布模型得到海底扇水道储层构型模型,
所述构型单元包括不同级次的构型单元,所述构型单元按照级次由高到低依次包括水道体系、水道复合体组合、水道复合体、单一水道和水道层组-层;
其中,所述水道体系、水道复合体组合和水道复合体的模型通过“井震结合”的确定性建模获得;所述单一水道和水道层组-层的模型通过“模式拟合”的随机建模获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扇水道储层构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构型单元特征包括海底扇水道储层内部不同级次所述构型单元的岩性组合、测井曲线及地震反射响应特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底扇水道储层构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还包括:通过地震正演模拟验证相应的构型单元的识别特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扇水道储层构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水道体系通过地震剖面上的第一反射组件,对水道体系的顶、底界面进行三维地震追踪,确定水道体系的空间分布;采用基于面的确定性识别方法,在水道体系顶底面之间赋值得到水道体系的三维构型分布模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海底扇水道储层构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多个所述第一反射组件的反射波的波峰反射轴划分多期垂向叠置的水道复合体组合,所述水道复合体组合通过地震剖面上的第二反射组件对所述水道复合体顶、底界面进行三维地震追踪,同时结合顶、底界面之间的根据地震数据获得的地震属性确定不同所述水道复合体组合的空间分布;采用基于面的确定性识别方法,在不同所述水道复合体组合的顶底面之间赋值得到水道复合体组合的三维构型分布模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底扇水道储层构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组件的反射波的波峰侧向尖灭特征,确定水道复合体之间的侧向叠合边界,并结合地震属性确定不同水道复合体的空间展布;采用确定性识别方法,在侧向叠合边界部位赋值,得到水道复合体的三维构型分布模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底扇水道储层构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地震属性明显且有测井标定时,根据所述第二反射组件的反射波的波峰反射轴内部的侧向扭动、井间砂体顶面高程差、井间泥岩确定单一水道之间的侧向叠合边界,并通过单一水道之间的叠置关系及其定量规模关系确定单一水道的空间分布;在所述水道复合体的三维构型分布模型的约束下,采用基于面的确定性识别方法,建立单一水道的三维构型分布模型。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海底扇水道储层构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地震属性模糊且缺少测井标定时,基于水道迁移样式、单一水道形态参数及定量规模参数,采用基于目标的随机识别方法,建立单一水道的三维构型分布模型。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海底扇水道储层构型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水道内部包括多套水平叠加的水道层组-层,在所述单一水道的三维构型分布模型的约束下,根据井上砂体与地震属性之间的概率统计关系,采用协同序贯指示模拟的随机识别方法建立所述水道层组-层的三维构型分布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815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