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夹芯自保温双面叠合耗能围护墙板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014121.7 | 申请日: | 2020-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5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谷倩;邓庆;赵端锋;黄蓉华;田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E04H17/00;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齐晨洁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保温 双面 叠合 耗能 围护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夹芯自保温双面叠合耗能围护墙板及其施工方法,上述自保温双面叠合耗能围护墙板包括:预制外叶叠合墙板、预制内叶叠合墙板、保温芯层墙、第一橡胶垫及第二橡胶垫。本发明利用保温芯层中泡沫混凝土自身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墙片保温隔热性能的同时,还可利用泡沫混凝土低弹减震的优点,配合预制墙板上设置的橡胶垫,使墙体具有良好的变形性能及对冲击荷载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分散作用,以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夹芯自保温双面叠合耗能围护墙板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持续发展,我国城市的建筑数量与日俱增,建筑中存在的能源消耗问题愈加严重,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势在必行。目前,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保温围护墙体分为内保温、外保温以及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三明治保温墙板)三种,内保温墙体存在内部保温层易损、受室内装修影响大等问题,外保温墙体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防火及耐久性问题,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中多为芯层设置保温板,不仅厚度较大且保温板与混凝土两类材料性质的巨大差异还将导致两者变形不协调,协同受力性能差的弊端。
另一方面,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普及,装配式建筑的抗震安全问题愈显重要,而普通填充墙的约束效应和附加刚度将有可能对结构抗震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如何有效保证墙板使用性能的同时兼顾其结构性能是目前装配式结构研究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墙体结构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可集围护与抗震耗能为一体的装配式夹芯自保温双面叠合耗能围护墙板及其施工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夹芯自保温双面叠合耗能围护墙板,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预制外叶叠合墙板、预制内叶叠合墙板、保温芯层墙、四个第一橡胶垫及四个第二橡胶垫,保温芯层墙设于预制外叶叠合墙板和预制内叶叠合墙板之间,预制外叶叠合墙板内设有外叶钢筋网,预制内叶叠合墙板内设有内叶钢筋网,保温芯层墙内设有钢筋桁架,外叶钢筋网与内叶钢筋网通过钢筋桁架连接并形成整体式钢筋笼,第一橡胶垫对应设于预制外叶叠合墙板的四周,第二橡胶垫对应设于预制内叶叠合墙板的四周,第一橡胶垫及第二橡胶垫均连接于钢筋网上。
上述的装配式夹芯自保温双面叠合耗能围护墙板,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钢筋桁架的构造及布置均满足规范设计要求。
上述的装配式夹芯自保温双面叠合耗能围护墙板,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保温芯层墙由泡沫混凝土浇筑形成。
本发明中预制外叶叠合墙板及预制内叶叠合墙板均由普通混凝土浇筑而成,厚度50mm-100mm;保温芯层墙为现浇结构,厚度50mm-100mm,可根据环境条件设计选取不同干密度等级和导热系数的泡沫混凝土,同时其强度不宜过低。
本发明中可在钢筋桁架的外表面缠绕玄武岩纤维丝,并再于其外部套设PE聚乙烯塑料套环,以阻断冷热桥传递。
本发明利用连接芯层墙中的竖向连接钢筋将其与上层结构及下层结构有效连接,并与楼板整体浇筑形成一体结构,钢筋锚固长度不小于1.2laE,以保证墙板与主体结构的有效连接。
本发明中墙板不与同层主体结构连接,以减小墙板对结构的约束效应。
本发明在后浇泡沫混凝土芯层中利用竖向连接钢筋将墙板与上下层主体结构有效连接,使墙板可以随上下层结构共同变形。本发明中通过对连接筋锚固长度进行优化,使之在地震强度增大时锚固作用可失效,并最终彻底释放对结构的约束作用,从而不影响结构自身抗震性的同时也不改变结构的破坏模式。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橡胶垫以减小墙板对结构的刚度约束作用,并有效提高预制墙板的变形能力;本发明中橡胶垫的设置还可使得当主体结构遭遇地震时可通过结构层的相对位移带动墙板的相对运动,从而通过墙板间的剪切作用耗散输入结构中的地震能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014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