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控制系统、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80065306.6 | 申请日: | 2019-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05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佳明;高村优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P25/22 | 分类号: | H02P25/22;B62D5/04;H02P27/06;H02P29/0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沈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控制系统 以及 电动 助力 转向 装置 | ||
本发明的马达控制系统的一个方式是将电力供给至马达的马达控制系统,包括第一马达控制部和第二马达控制部,第一马达控制部和第二马达控制部分别包括一组产生恒定电压的电源电路、用于驱动马达的线圈绕线的逆变器电路、截断向逆变器电路的电力供给的电源继电器电路、基于来自传感器的信息运算控制量并向逆变器电路输出控制信号的CPU。第一马达控制部将电力供给至所述独立的两组线圈绕线中的一个绕线组即第一线圈绕线,第二马达控制部将电力供给至独立的两组线圈绕线中的另一个绕线组即第二线圈绕线,第一马达控制部具有检测第二马达控制部的异常的第一异常检测电路,第二马达控制部具有检测第一马达控制部的异常的第二异常检测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控制系统、马达以及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存在一种结构:在马达上设置两组线圈绕线,并包括具有两组能独立驱动所述两组线圈绕线的逆变器电路的控制单元,对两组逆变器电路进行控制,在异常时仅通过正常动作这一组持续马达驱动。已知一种电动助力转向装置,控制单元的逆变器电路以外的部分也形成双系统,以防备故障(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授权专利:第38393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第一ECU21和第二ECU22具备如下的相互监视功能:始终相互通信自身计算出的第一马达36和第二马达37各自的实际的旋转位置、自身的系统的传感器类的检测值、马达控制所需的其它信息以及错误信息α并对它们进行交换。在此,在ECU之间对异常检测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在发生异常一侧的ECU检测到电路、电源异常之后,通过通信传递至另一方的ECU,因此,会产生时滞。此外,在发生ECU的通信异常时,各系统均没有检测对方侧的异常的手段,因此,存在着在发生与辅助系统异常相关的二次故障时无法检测另一方的异常的技术问题、无法区分ECU异常和ECU间异常等技术问题。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马达控制系统的一个方式是将电力供给至马达的马达控制系统,所述马达包括:转子;定子,所述定子具有独立的两组线圈绕线;以及旋转角度传感器,所述旋转角度传感器获取转子的旋转角度信息,所述马达控制系统包括第一马达控制部和第二马达控制部,所述第一马达控制部和所述第二马达控制部分别包括一组电源电路、逆变器电路、电源继电器电路和CPU,所述电源电路产生恒定电压,所述逆变器电路用于驱动马达的线圈绕线,所述电源继电器电路截断向逆变器电路的电力供给,所述CPU基于来自传感器的信息对控制量进行运算,并向逆变器电路输出控制信号。第一马达控制部将电力供给至作为所述独立的两组线圈绕线中的一个绕线组的第一线圈绕线,第二马达控制部将电力供给至作为独立的两组线圈绕线中的另一个绕线组的第二线圈绕线,第一马达控制部具有对第二马达控制部的异常进行检测的第一异常检测电路,第二马达控制部具有对第一马达控制部的异常进行检测的第二异常检测电路。
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个方式包括:所述马达控制系统;转子,所述转子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旋转角度传感器,所述旋转角度传感器获取转子的旋转角度信息;以及定子,所述定子从所述马达控制系统接受电力的供给。
此外,本发明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一个方式包括:马达,所述马达通过所述马达控制系统而被控制;装置控制部,所述装置控制部对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动作状态进行管理;以及扭矩传感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方式,马达控制系统通过直接监视其它系统的输出异常,能无时滞地检测异常,并能迅速地进行向失灵后的控制的转换。因此,即使一个系统失灵,马达也能维持驱动。此外,电动助力转向装置能在不损害驾驶员的方向盘的操作性的情况下辅助操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的示意结构的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日本电产艾莱希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65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改进VONR至VOLTE回退的技术
- 下一篇:检测并阻止网络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