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51981.3 | 申请日: | 2019-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3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前田宪一;三浦将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23/00 | 分类号: | B62J23/00;B62J25/08;B62J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蔡丽娜;崔成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车辆 | ||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具备:后罩(53),其覆盖车体的后部;整流部件(60),其从侧方覆盖所述后罩(53);以及第一把持部,其供同乘者把持,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
关于所述整流部件(60),在所述整流部件(60)的前缘部(60a)与所述后罩(53)之间,形成供行驶风(W)流入的前方侧的开口部和使从所述前方侧的开口部流入的所述行驶风(W)向后方流动的通风路(61),在所述整流部件(60)的后缘部(60b)与所述后罩(53)之间,形成使所述通风路(61)向后方开口的后表面开口部(63),
在车辆侧视观察时,所述通风路(61)的所述前方侧的开口部以及所述后表面开口部(63)前低后高地倾斜,
所述第一把持部设置在所述后表面开口部(63)的后部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把持部的后方设置有第2把持部(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把持部(72)被与所述整流部件(60)不同的罩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把持部和所述第2把持部(72)由所述第一把持部和所述第2把持部(72)共用的支承部件(73)支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中,
所述鞍乘型车辆具备支承乘员用座椅(14)的左右一对座椅框架(20)和左右连接所述座椅框架(20)的横梁(20a),
所述支承部件(73)被固定于所述座椅框架(2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把持部设置在所述前方侧的开口部与所述后表面开口部(63)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把持部是所述通风路(61)的上部的内表面向上方凹陷的凹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鞍乘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后表面开口部(63)的后部的内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5198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控制装置、包装装置及测量控制方法
- 下一篇:用于附接腕带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