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端子的壳体构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80009925.3 | 申请日: | 2019-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65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滨本匡也;大北幸史;齐藤孝夫;大北浩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北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M50/193 | 分类号: | H01M50/193;H01M50/188;H01M50/184;H01M50/176;H01M50/103;H01M50/15;H01M50/553;H05K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张黎;龚敏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高***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壳体 构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提供气密性优异的带端子的壳体构件。带端子的壳体构件(1)将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外部端子(20)固定于构成收容电子部件(100)的壳体主体(1a)或安装于该壳体主体(1a)的壳体盖(1b)的壳体构件(10)而成。带端子的壳体构件(1)具备基材(11)、外部端子(20)、密封构件(30)、端子粘接层(40)。基材(11)为金属制,构成壳体构件(10)。外部端子(20)插通于在基材(11)形成的贯通孔(12)。密封构件(30)由第一树脂材料构成,对贯通孔(12)中的外部端子(20)与基材(11)之间的间隙(13)进行密封。外部端子(20)与密封构件(30)经由对外部端子(20)的密合性比第一树脂材料高的第二树脂材料所构成的端子粘接层(40)彼此接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端子的壳体构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内部具有电解液的电容器或锂离子电池等中,作为其壳体,使用了通过设置用于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外部端子而成的带端子的壳体构件。而且,在该壳体构件中,为了维持壳体内的气密性,利用树脂制的密封构件对外部端子与壳体构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而且,在使用金属制的壳体构件的情况下,通过使该密封构件为树脂制,也确保了壳体构件与外部端子之间的绝缘性。
然而,由于外部端子通常为金属制,因此在树脂制的密封构件与金属制的外部端子之间有时无法得到充分的密合性。在密合性低的情况下,二者之间的气密性下降,从而可能无法维持壳体内的气密性。因此,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中,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方形壳体的盖上,将外部端子的外表面切成梳状而设置凹凸,并且使密封构件进入该凹凸,从而提高了外部端子与密封构件的密合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4926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中,作为密封构件,采用了聚苯硫醚(PPS)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树脂、全氟烷氧基氟(PFA)树脂等,构成密封构件的树脂材料本身对金属制的外部端子的密合性比较低。因而,如上所述,即使在外部端子设置凹凸,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充分的气密性,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还可以考虑在外部端子的表面设置微细的凹凸而使其粗糙化来提高密合性,但根据构成密封构件的树脂材料,有时无法得到充分的密合性。尤其是在采用工程塑料或超级工程塑料作为构成密封构件的树脂材料的情况下,该趋势变得显著。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做出的,意图提供气密性优异的带端子的壳体构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形态为带端子的壳体构件,其将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外部端子固定于壳体构件而成,上述壳体构件构成壳体主体或壳体盖,上述壳体主体收容电子部件,上述壳体盖安装于该壳体主体,
上述带端子的壳体构件具备:
金属制的基材,构成上述壳体构件;
金属制的外部端子,插通于贯通孔,上述贯通孔形成于上述基材;以及
密封构件,对上述贯通孔中的上述外部端子与上述基材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且上述密封构件由第一树脂材料构成,
上述外部端子与上述密封构件经由端子粘接层彼此接合,该端子粘接层由与上述第一树脂材料相比对上述外部端子的密合性更高的第二树脂材料构成,
上述第一树脂材料为工程塑料或超级工程塑料,
上述第二树脂材料为环氧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北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大北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800099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侧向安全气囊和车辆乘客约束系统
- 下一篇:用于仓储升降机的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