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心二次曲线极线几何的轴端接地双目重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503479.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0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徐观;朱尧平;陈熔;苏建;张立斌;刘玉梅;戴建国;单红梅;林慧英;李晓韬;陈芳;沈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心 二次曲线 几何 端接 双目 重建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心二次曲线极线几何的轴端接地双目重建系统,旨在解决同心二次曲线极线几何的轴端接地双目检测问题。同心二次曲线极线几何的轴端接地双目重建系统主要由底座(1)、支撑杆(2)、激光器连接杆(3)、左摄像机(4)、激光器(5)、右摄像机(6)、相机连接块(7)、靶标板(8)、一字滑台(9)、连接杆(11)、支撑杆固定块(12)、连接杆固定块(13)与激光器固定块(14)组成。靶标板(8)为表面粘贴同心二次曲线的平板,支撑杆固定块(12)为表面加工有两个轴线相互垂直的圆形通孔且两端各加工有一螺纹孔的长方体铁块,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同心二次曲线极线几何的轴端接地双目重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领域的测量设备,更具体的说,它是一种同心二次曲线极线几何的轴端接地双目重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动车的车速不断提升,对高速动车组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车速的提升加大了转向架车轴轴端接地装置接触盘与碳刷之间的摩损,这对轨道车辆的运行安全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威胁。常用的接触盘测量系统主要为接触式测量系统。然而接触式测量系统由于测量仪器需要与被测物体表面进行接触,容易划伤被测物体,并且测量速度很慢,一些复杂的区域难以测量。如何实现非接触式测量,并高精度、高效率地恢复被测物体的三维信息就十分重要。为了实现对轴端接地接触盘进行三维重建并检测其磨损,设计了一种同心二次曲线极线几何的轴端接地双目重建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解决在测量接触盘形貌过程中,传统的接触式检测设备精度低,效率低且一些复杂的区域难以测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非接触的性能可靠、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系统,实现了对接触盘形貌特征点的三维自由重建,为进一步完善零部件磨损检测技术,提高高速动车行驶安全性打下基础。该系统主要由两个工业摄像机、线激光器、步进电机和滑台构成,通过同心二次曲线极线几何关系对摄像机及光平面进行标定,采用捆集调整优化等步骤进行系统全局重建。
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同心二次曲线极线几何的轴端接地双目重建系统包括有底座、支撑杆、激光器连接杆、左摄像机、激光器、右摄像机、相机连接块、靶标板、一字滑台、连接杆、支撑杆固定块、连接杆固定块与激光器固定块;
底座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四个支撑杆底部放置于底座上,螺栓自上而下穿过四个支撑杆底部的通孔与底座上表面的螺纹通孔螺纹固定连接,一字滑台放置于底座的中部于底座螺栓固定连接,标定时靶标板放置于一字滑台的工作台上,重建时接触盘放置于一字滑台的工作台上,四个支撑杆固定块一端的通孔分别沿四个支撑杆轴径方向套入至支撑杆螺纹孔处,螺栓穿过支撑杆固定块端部的圆形通孔与支撑杆螺纹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一端分别穿过同一侧的两个支撑杆固定块的另一通孔,两个相机连接块的通孔分别套入连接杆后移至连接杆中部螺纹孔处,螺栓穿过相机连接块的圆形通孔与连接杆螺纹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固定块一端的通孔分别套入两个连接杆后移至连接杆螺纹孔处,螺栓穿过连接杆固定块底端圆形通孔与连接杆螺纹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穿入另一侧两个支撑杆固定块通孔,螺栓穿过两个支撑杆固定块一端的圆形通孔与连接杆螺纹固定连接,激光器连接杆一端穿过一个连接杆固定块的通孔,激光器固定块一端的通孔沿激光器连接杆穿入端套入激光器连接杆,螺栓穿过激光器固定块底端圆形通孔与激光器连接杆螺纹固定连接,左摄像机与右摄像机前端自上而下分别套入相机连接块前端圆环,螺栓穿过相机连接块圆环的三个螺纹孔与左摄像机和右摄像机固定连接,激光器自下而上穿入激光器固定块前端的圆孔,螺栓穿过激光器固定块一端螺纹孔与激光器螺纹固定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座为表面加工有螺纹孔的矩形钢板。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杆由一上端加工有一螺纹孔的圆柱形长杆和均匀加工有六个圆形通孔的圆形铁片垂直焊接而成。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激光器连接杆为一个加工有螺纹孔的圆柱形长杆。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左摄像机为装有窄带滤光片的广角工业相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5034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拔插力测试装置
- 下一篇:基于直线与圆不变量的汽车形貌主动视觉重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