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电源及车载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500860.2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69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雷桂斌;苏荣飞;邓伟;晏升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七千猫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4M1/04;B60R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赵潇君 |
地址: | 518051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电源 车载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及车载支架。车载车架包括移动电源,移动电源,包括:壳体,供电电池,供电电池设置于壳体内;夹持机构,夹持机构与壳体连接,且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组件、及与第一夹持组件间隔设置的第二夹持组件,电子设备用于夹持在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及拉杆机构,拉杆机构包括与壳体活动连接的拉杆、以及与拉杆连接的弹性件,拉杆与第一夹持组件连接,拉杆受控带动第一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持组件,弹性件用于带动拉杆移动、以使第一夹持组件具备朝向第二夹持组件移动的趋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电源及车载支架。
背景技术
车载支架可以最大程度的解放用户的双手,方便使用者在驾车时观看手机上显示的内容。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车载支架只能对手机起固定作用,而无法满足手机的充电需求,使用场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在有些车载支架,为了满足手机充电的需求,配置了用于供手机充电的电池,但在这类车载支架中,是通过磁铁将手机固定的,对手机外壳的材质有一定要求,适用范围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的移动电源及车载支架。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电源,包括:壳体,供电电池,所述供电电池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持组件、及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间隔设置的第二夹持组件,电子设备用于夹持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及拉杆机构,所述拉杆机构包括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的拉杆、以及与所述拉杆连接的弹性件,所述拉杆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连接,所述拉杆受控带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拉杆移动、以使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具备朝向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移动的趋势。
上述的移动电源中,电子设备用于夹持在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在夹持电子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先拉动拉杆,使得第一夹持组件远离第二夹持组件,以使电子设备能够放在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当电子设备放在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之间后,松开拉杆,弹性件会带动拉杆移动,从而使第一夹持组件朝向第二夹持组件移动,以将电子设备夹紧。上述的移动电源可以应用到车载支架中,只需要通过第一夹持组件以及第二夹持组件即可将电子设备夹紧,对任何材质的电子设备都可适用,适用范围广。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纳腔,所述拉杆的第一端从所述开口可移动地穿设于所述容纳腔,所述拉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拉杆外,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拉杆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弹性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具备朝向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移动的趋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与所述拉杆固定连接的安装座、以及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的第一夹持件,所述壳体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夹持件具备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
当所述第一夹持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件收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当所述第一夹持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持件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还包括转轴,所述第一夹持件的一侧设有第一轴孔,所述安装座设有与所述安装孔相对的第二轴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穿设于所述第一轴孔以及所述第二轴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件的另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安装座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七千猫设计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七千猫设计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5008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