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机中板半固态压铸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7686.1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0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颂;李大全;张帆;冯剑;张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01407 北京市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机 中板 固态 压铸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半固态成形技术领域的一种手机中板半固态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动模、滑块组件、加热系统和浇注系统;定模和动模之间形成铸件型腔,定模上开设进料通道;动模的纵向下凹槽内设有滑块组件;滑块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滑块,滑块接触部位开设滑块半圆缺口,通过斜导柱和斜导套推动两滑块合模组合成圆形,对应阶梯状进料通道,进料通道沿浇铸方向内径逐渐减小,阻止半固态坯料的表层激冷层进入铸件型腔;定模和动模通过导柱和导套相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及浇注系统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加之合适的合金材料及制备方法,能够保证成形性能基础上提升材料的强度及塑性,提高产品致密度和表面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固态成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机中板半固态压铸模具。
背景技术
半固态铸造技术是将含有一定比例非枝晶固相的固液金属混合物在凝固温度范围内加工成形的一种金属材料成形技术。与传统金属材料成形方法相比,半固态铸造技术被加工的材料处于液固共存两相区,一方面,可减少凝固潜热和凝固收缩;另一方面,由于成形温度低,减轻了模具的热冲击,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此外,半固态加工材料中初生固相呈球形或近球形,在低剪切速率下,浆料具有触变性,夹持、转移过程中具有一定形状;在高剪切速率下,半固态金属熔体具有剪切变稀的流变性能,可成形复杂零件。
而现有常规液态专用模具使用寿命低,且容易产生龟裂,并且,压铸出来的平板类产品力学性能低、导热率低、无法进行热处理强化,日渐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铝合金半固态压铸成形技术可以降低产品铸造缺陷,从而提高产品的力学性能和导热性能;正因为以上优点,如果通过半固态压铸成形工艺来解决强度和导热性能的要求是目前铝合金薄壁类手机中板产品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手机中板半固态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动模、滑块组件、加热系统和浇注系统;所述的定模和动模之间形成铸件型腔,定模上开设进料通道;动模内侧面沿铸件型腔横向方向开设有位于铸件型腔一侧的纵向下凹槽,所述纵向下凹槽内设有滑块组件;所述滑块组件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滑块接触部位开设滑块半圆缺口,两滑块合模时组合成圆形,对应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呈阶梯状,并且沿浇铸方向内径逐渐减小,滑块合模圆形直径小于进料通道的最小直径,阻止半固态坯料的表层激冷层进入铸件型腔;所述定模和动模通过导柱和导套相连接;所述纵向下凹槽两端开设斜导套,与定模上的斜导柱匹配。
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内分别设计有高温导热油路孔组合的滑块加热系统,包括第一滑块油加热管和第二滑块油加热管,对滑块进行模温机油加热控制滑块的温度,且第一、第二滑块油加热管围绕横浇道布设成U型回路,分别设置其进出口,对浇注系统进行加热。
所述定模和动模模芯内腔分别布设模具加热系统,包括定模油加热管、动模油加热管、定模电加热管和动模电加热管。
所述定模油加热管和动模油加热管组合均为串联的闭合回路,围绕铸件型腔和浇注系统布设,并在模具侧面开设有定、动模油加热孔。
所述定模电加热管和动模电加热管装配在铸件型腔和浇注系统四周,并在模具侧面开设有定、动模电加热孔。
所述动模上还包括顶针推板机构,其沿铸件型腔横向设置在动模的铸件型腔上方,通过背板固定推板顶出机构。
所述浇注系统包括直浇道、横浇道、浇口;所述进料通道对应滑块半圆缺口合模形成的圆形浇道,然后依次通过直浇道和横浇道,最后由浇口联通铸件型腔,并且在铸件型腔的手机中板顶角设置有溢流槽和排气槽;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与浇道对应位置设置有滑块凹槽,滑块凹槽形状与浇注结构形状匹配。
所述浇口厚度根据手机中板铸件厚度调节;所述横浇道为锥形横浇道或扇形横浇道;直浇道内侧呈阶梯状,并倒有圆角过渡。
所述浇口厚度为0.5-3mm,浇口数量为1-3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76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丝绕线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丝辊绕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