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移动液体快速控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435602.0 | 申请日: | 2019-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1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韩九根;赵同伟;尚建强;孙旭东;张秀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04 | 分类号: | F28D7/04;F28F27/02;F28F1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刘杨 |
地址: | 20013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液体 快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提升降温过程中的可控性,节约人力,提高效率的可移动液体快速控温装置。不锈钢盘管盘绕安装于控温循环罐体的内壁上;不锈钢盘管一端通过伸出控温循环罐体的第一延伸管连接样品罐、另一端通过伸出控温循环罐体的第二延伸管连接收集罐;第一延伸管和/或第二延伸管上设有泵体,泵体用于将样品罐中的样品依序经第一延伸管、不锈钢盘管、第二延伸管泵入收集罐中;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分别与控温循环罐体连接;控温循环罐体上还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快速低温冷却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进液口、入口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出液口;控温循环罐体的容积与不锈钢盘管的管内腔体积之比大于50:1。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移动液体快速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试规模的液体控温过程中:对没有控温夹套生物反应器中的细胞培养液采用自然降温;对样品冷藏后采用整体水浴控温实现回温操作;对部分设备温度升高的控温方式采用不锈钢盘管降温,即控制样品流经不锈钢盘管,并将不锈钢盘管置于盛有冷水的不锈钢桶中,达到控温目的。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自然降温耗时较长;不易精确控制降温过程且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所需温度;样品冷藏后回温水浴耗时较长,且存在泄露风险;不锈钢盘管降温则需要耗费人力全程监不锈钢桶中的液面高度和水温度,耗费人力成本比较高。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新型的液体控温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液体快速控温装置,能够提升降温过程中的可控性,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移动液体快速控温装置,其包括:快速低温冷却循环泵,不锈钢盘管,控温循环罐体,样品罐和收集罐;所述不锈钢盘管盘绕安装于控温循环罐体的内壁上;所述不锈钢盘管一端通过伸出控温循环罐体的第一延伸管连接样品罐、另一端通过伸出控温循环罐体的第二延伸管连接收集罐;所述第一延伸管和/或第二延伸管上设有泵体,所述泵体用于将样品罐中的样品依序经第一延伸管、不锈钢盘管和第二延伸管泵入收集罐中;所述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分别与控温循环罐体连接;所述控温循环罐体上还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快速低温冷却循环泵的出口通过第一连接管连接进液口、所述快速低温冷却循环泵的入口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出液口;所述控温循环罐体的容积与不锈钢盘管的管内腔体积之比大于50:1。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样品从样品罐中抽入不锈钢盘管、使不锈钢盘管的管内腔构成样品腔。同时,快速低温冷却循环泵将控温液循环输入控温循环罐体中,使不锈钢盘管的管体外壁浸没于控温液中。由于控温循环罐体的容积远大于盘管内腔中样品的体积,使得样品流经不锈钢盘管过程中样品温度与罐体内腔中水温基本一致,外加快速低温冷却循环水泵可以持续稳定的控制罐体内腔温度,从而达到样品快速控温的目的。
优选的是,上述可移动液体快速控温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上分别设有TC头、隔膜阀和压力表。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所述隔膜阀通过阀门开度大小来控制进入控温循环罐体的溶液的速度;所述压力表用于监测快速低温冷却循环泵出口压力,以防止超压损坏泵体;TC头设于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两端,用于实现对快速低温冷却循环泵和控温循环罐体的快速连接或断开,方便移动操作。
优选的是,上述可移动液体快速控温装置中:在所述第一延伸管和第二延伸管分别与控温循环罐体连接的连接处,实施有焊接密封。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对延伸管与控温循环罐体连接的连接处加强密封性,从而降低泄露风险。
优选的是,上述可移动液体快速控温装置中:所述控温循环罐体底部设有滚轮。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实现对控温循环罐体的移动和位置调节,使本设备能够适应不同工作环境的空间布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4356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竖遮阳三维调整结构节点
- 下一篇:一种新型风力发电机电缆防扭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