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用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261517.7 | 申请日: | 201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62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瑶;卢永强;张新雨;马玉香;王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德沃尔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25 | 分类号: | 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052;B60L58/2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杨红娟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锂电池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用加热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箱盖,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用加热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箱体的内部设置的锂电池放置腔能够对锂电池进行放置,电动汽车在启动时能够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扇叶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同轴的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二转动轴进行转动,第二转动轴带动发电机的转轴进行发电,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能够提供云母加热板启动,云母加热板对箱体的内部进行加热,无需消耗电动汽车锂电池的能量,节能环保,使得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不会受到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用加热装置,属于电动汽车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被广泛推广使用。电动汽车大多是采用锂电池作为蓄电池来存储电能的,锂电池在天气较低的冬季时,需要为锂电池进行加热。现有的锂电池用的加热装置大多是采用锂电池其内部的电能来驱动加热器对其进行加热的,会导致原本续航就偏弱的电动汽车的续航效果进一步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用加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用加热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通过合页铰接有箱盖,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箱体内部的空腔通过隔板分隔为锂电池放置腔和传动腔,所述箱体靠近传动腔一侧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延伸至传动腔内部一端的轴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传动腔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发电机,四个所述发电机分别设置在隔板靠近第一齿轮一侧板壁的四角处,且四个所述发电机均通过固定架与隔板固定连接,所述发电机的转轴上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远离第一齿轮一端的轴壁上固定套接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箱体的板壁由第一防护层、第二防护层、保温层和云母加热板组成,所述第一防护层靠近第二防护层的一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由石棉保温材料制成,所述保温层靠近第二防护层的一侧设置有云母加热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二齿轮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发电机与云母加热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远离轴套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与隔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轴远离发电机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箱体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和隔板均由金属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用加热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用加热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在箱体的内部设置的锂电池放置腔能够对锂电池进行放置,电动汽车在启动时能够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扇叶进行转动时能够带动同轴的第一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二转动轴进行转动,第二转动轴带动发电机的转轴进行发电,发电机产生的电能能够提供云母加热板启动,云母加热板对箱体的内部进行加热,无需消耗电动汽车锂电池的能量,节能环保,使得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不会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用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用加热装置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动汽车锂电池用加热装置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德沃尔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吉林省德沃尔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2615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