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绝缘性表面气泡孔聚氨酯灌封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75068.4 | 申请日: | 2019-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6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夫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亿企赢信息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38;B32B27/40;B32B3/24;B32B1/06;H01L23/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01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性 表面 气泡 聚氨酯 材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绝缘性表面气泡孔聚氨酯灌封材料,包括环氧树脂层,气泡孔,聚氨酯气泡孔层,所述聚氨酯气泡孔层位于环氧树脂层外表面,所述环氧树脂层厚度为8.5至13.5mm,所述聚氨酯气泡孔层厚度为9.5至16.5mm,所述聚氨酯气泡孔层表面有气泡孔,气泡孔内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混合气,所述气泡孔的直径为0.2至0.4mm,所述聚氨酯气泡孔层绝缘电阻为1兆欧。通过聚氨酯气泡孔层位于环氧树脂层外表面,聚氨酯气泡孔层表面有气泡孔,气泡孔内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混合气,聚氨酯气泡孔层绝缘电阻为1兆欧设计,可以大大提升灌封材料的绝缘性,使逐渐缩小的电路间距也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从而保证大规模集成电路向小型、微型快速发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封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绝缘性表面气泡孔聚氨酯灌封材料。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是一种高分子结构,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环氧基的高分子化合物。环氧树脂具有良好的加工性、稳定性、绝缘性和较高的机械强度,以及加固化剂后有高度粘合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各种行业。
近年来,环氧树脂灌封广泛应用与电子电路、LED及半导体灌封等方面,使用量逐年上升。目前,灌装材料主要有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基聚氨酯三大类,环氧树脂价格最便宜,粘结性能优异、电绝缘性好,但低温时柔性差、耐候性差;有机硅改性灌封胶阻燃性能好、耐高低温性优异,但价格高,使用于高端电子器件的封装;聚氨酯是一种性能介于橡胶与塑料之间的高分子合成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近年来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新合成材料。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电路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因此需要灌封材料具有更好的绝缘性能,使逐渐缩小的电路间距也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从而保证大规模集成电路向小型、微型快速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绝缘性表面气泡孔聚氨酯灌封材料,聚氨酯气泡孔层位于环氧树脂层外表面,聚氨酯气泡孔层表面有气泡孔,气泡孔内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混合气,气泡孔的直径为0.2至0.4mm,聚氨酯气泡孔层绝缘电阻为1兆欧,使逐渐缩小的电路间距也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从而保证大规模集成电路向小型、微型快速发展。
一种高绝缘性表面气泡孔聚氨酯灌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环氧树脂层,气泡孔,聚氨酯气泡孔层,所述聚氨酯气泡孔层位于环氧树脂层外表面,所述环氧树脂层厚度为8.5至13.5mm,所述聚氨酯气泡孔层厚度为9.5至16.5mm,所述聚氨酯气泡孔层表面有气泡孔,气泡孔内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混合气,所述气泡孔的直径为0.2至0.4mm,所述聚氨酯气泡孔层绝缘电阻为1兆欧。
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气泡孔层密度为1.05至1.10克每立方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环氧树脂层密度为1.35至1.40克每立方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通过聚氨酯气泡孔层位于环氧树脂层外表面,聚氨酯气泡孔层表面有气泡孔,气泡孔内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混合气,聚氨酯气泡孔层绝缘电阻为1兆欧设计,可以大大提升灌封材料的绝缘性,使逐渐缩小的电路间距也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从而保证大规模集成电路向小型、微型快速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高绝缘性表面气泡孔聚氨酯灌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环氧树脂层;2、气泡孔;3、聚氨酯气泡孔层。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亿企赢信息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亿企赢信息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750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